丹阳镇的历史文化
《中国古今地名词典》记载:“丹阳四地:汉县、武县、秦县、唐县。这四个“丹阳”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不同,同时又分郡、县、镇。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0年),实行县制,在今苏皖边界西南、今南京市江宁区(管辖范围约为今江宁、溧水两县与当涂两县交界处)设丹阳郡,称“秦郡”。郡县治理持续了几个朝代,直到隋朝。隋开帝十一年(591),县被废,大部分并入溧水县。
汉武帝二年(141年前),改秦郡为丹阳郡,辖宛陵(今安徽宣城),称“汉郡”。
三国初,孙权以吕范为太守,将丹阳郡从宛陵迁至建邺(今南靖)以东,史称“吴郡”。吴嘉和三年(234年),诸葛恪(203-253年)为吴国傅岳将军,丹阳知府。东晋时,谢安的妻弟刘还在京师任丹阳尹(《晋书·刘传》)。
“汉郡”、“吴郡”出现后,习惯上称原丹阳郡为“小丹阳”。“本县名称解释”描述了:...汉武帝设丹阳郡,在郡内称小丹阳,以示区别”。此版《辞海》注丹阳为古郡名。“阳”是一个“阳”。秦嘉。管辖着安徽当涂东北部的小丹阳镇。由于汉代以后属丹阳郡,故又称“小丹阳”。唐初,贞观并入当涂县。秦始皇东巡三十七年,游钱塘。那么,如何认识这个“阳”和“阳”呢?
《晋书地理》记载丹阳为丹阳。并说明“阳”以“多山红柳”著称。但据考证,丹阳附近只有乔木山、太平山和鸡冠山,没有丹杨山。而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这一带山上的植物以绿色为主,而“红柳”很少。传说中的秦始皇在东南方旅行时看到了许多山和红柳。因为他的名字丹阳,只是传说,无从考证。对此,清代《重修江宁县志》曾作过更正:“丹阳郡见秦始皇录...如果红柳是丹阳,它的话以后会刊登在唐秀智的晋书上,你宁愿相信吗?”这个说法很有见地。笔者赞同这一观点。《丁敬建康志》:“县属赭山,其山皆红。”他还引用北宋《太平宇宙》说:“赭山又名丹山,唐天宝改为姜岩山,是丹阳之意。山近平湖,湖亦名丹阳。今天这座山在丽水和句容之间。有此证,丹阳为山名,山南为阳,故称丹阳。庐山、雁荡山、丹山都是指赤山。”
汉元丰五年(106),设刺史十三州,丹阳郡属扬州。扬州位于秣陵城西的西周桥和邺城之间。
南朝谢谢?《秀目归丹阳路》诗中的丹阳,指的是建康古都丹阳郡(当时丹阳郡在建康城内)的诗:“”...庭嘉有点颓废,江()有点舍不得。野鸡从远处叫,沙鸮(比大雁大的水禽)争着复飞。”写南京古城的滨江风光。“云里见,山中见,林中见。”。诗中的“初山”和“乌瑶”指的是古都建康周围的群山。“一年春有酒,第一次取”中的“郊”,指的就是建康的郊。
南朝陈朝高僧袁谭有诗《游故乡》:“丹阳松叶少,白水粟秧多。沉浸在嘉宾的泪水中,感叹动人的民谣。春缺淫,秋缺长。麋鹿靠自己,汽车从不经过。抑郁症会怎么样?”写陈楠的时候,看到了建康市受灾群众的苦难,看到了四野的萧条。
李白《丹阳赠周恒山处士》诗中的丹阳,指的是唐代的丹阳郡,也就是现在苏皖交界的小丹阳。“周子衡山隐,开门一角城”中所写的城,是唐代丹阳郡的城墙。诗中在白词“唱丹阳湖”的句子中称之为丹阳湖,即丹阳附近柘山脚下的丹阳湖。小丹阳地处五头楚尾,三面丘陵,一面平原圩区。为“江(江宁)为卒(锁钥卒)”。春秋时期,吴国和楚国经常在这里发生战争。在秦朝时期,这座城市首次建成;汉代称为“楚十六城之一”(语为《汉书》)。这个地方是汉江之王刘干的美食城,也是他的诸侯国的首都。从后历边的秦简县到隋朝,它被废弃了。唐武德三年(621),丹阳郡迁址。到唐朝贞观元年(627),县降为镇。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丹阳其实已经沦为一个镇了。
李白《王勇董巡歌》(十一曲之六):“丹阳顾北为武关,画云水间于阳台。千岩峰海中火,两岸旗围碧山。”有些注释书把这首诗中的丹阳注释为今天镇江的丹阳,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这首诗中的丹阳实际上是指吴军的丹阳。三国时期统治丹阳郡,即在南京城内。南京的石山和幕府山,镇江上的顾北山和焦山,都是古吴地区的军事关隘,所以李白在诗中说“丹阳顾北为吴关隘,阳台绘云水”。诗中写到战船浩浩荡荡,浩浩荡荡,经过古丹阳郡(建业城)和京口北固山一带。今天镇江的丹阳,不在长江上,也不在镇江的上游。在那里,哪里能看到“画一个云水台”千岩峰火烧海,碧山周围两岸彩旗飘扬的壮观景象!
与李白同时代的孙缇(701-740)写过一首名为《丹阳之行》的诗:“丹阳古都在洞庭荫下,夕阳船在这条路上。是东南故都,金陵被碧江打断。以前京都乱,战场千军万马。有传言说,一匹马变成了一条龙,杜南愿意效仿。石横帝,京口拒荣丰。青枫林下,杜若舟转国容。各门无河无树,路上只闻建业钟。.....过去的国王现在的精神在哪里,他去长安过生日了。.....只有空城多日,春风浩荡。“诗里写的明明是古都金陵的风光和往事。
与李白、孙逖同时代的(约-780)写了一首《丹阳送魏参军》诗:“丹阳送舟,你不知对方秋。傍晚江南望江北,西方寒鸦飞来水。”很清楚地说,他在丹阳市的长江边为他的朋友送行。当然,这个丹阳绝不可能是江南几十里的镇江小城。
元代《治郑金岭新志》载:“丹阳被弃,守丹阳镇,但镇江有丹阳郡,故又称(江宁)丹阳为小丹阳,镇江(丹阳)为大丹阳。
元代著名诗人萨都拉《水龙隐?为友:“秃庙西风,短檐落月,东吴西楚。丹阳过礼,相见恨晚...长江头,冰沙寒雨,苍鹭飞黄昏。明朝一觉醒来,金山横,瓜州横。"
至于后世诗中所写的“丹阳”,比如明中叶陈所听的《南县绿桂之乡——丹阳》一歌中,就有“遥望仙舟,何以去丹阳郭,而我霜寒?”明·胡奎《丹阳》(《丹阳国礼夜闻箫,交柳条无限。然而,我记得千里之外的故人,青山绿水远在天边。”等等,在怀旧的作品中多是南京古城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