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简介
南宋灭亡五十年后,元朝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终于在元末爆发了农民起义。朱元璋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元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都城,国号大明洪武,建立明朝,朱元璋为明太祖。不久他命令徐达、常遇春等北伐,攻占大都(今北京),蒙古统治者的首领向北逃亡,结束了他在中原长达98年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到汉族建立的明朝统治。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在位后,国力发展得到恢复。到明朝成祖时,国力强盛,被现代学者称为永乐盛世。之后的明仁宗、明玄宗时期,仍处于繁荣时期,历史上称为任绪安统治时期。明英宗、明代宗时期,虽土木堡变,但于谦等人御敌,终于解除了民族危机。后来明宪宗和明孝宗相继安歇于民,政局依然稳定。明武宗即位后,生活放荡,纵情享乐。最后因为死后无子,明孝宗失去了继承权,引发了一场大辩论。明世宗登基后,消灭宦官和权臣势力,掌管朝纲。明朝中后期,胡宗宪、等将领受命平定东南沿海的日本侵略者。明世宗死后十年,隆庆新政和万历皇帝的复兴导致了国力的恢复。
明神宗中期,通过万历三大远征平定内乱,丰臣秀吉夺取朝鲜王朝的梦想破灭。但由于国家纷争,皇帝逐渐疏于政事,林东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被称为万历的政治疏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称可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明朝熙宗年间,魏忠贤的宦官虽然大难临头,但直到四宗即位才得以根除。但是明朝的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明朝最终灭亡在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建立的大顺。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称帝,改国名为“大清”。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大将吴三桂被贬为清朝,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大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朝顺治皇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的20年里,清朝先后消灭了大顺、大西、南明政权,基本统一了全国。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省,明郑终结。
清初,为缓解阶级矛盾,实行奖垦减税政策,入关之初废除圈地收费等不良政策,汉族及边疆地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到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这样一来,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到十八世纪末,清朝人口已达三亿多。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省,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的东部边界。乾隆中期平定准噶尔、回鹘,统一新疆。这不仅解决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冲突,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奠定了近代中国的领土主权,拥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极其繁荣的疆域。清朝鼎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脊和巴尔喀什湖,北极之外的兴安岭。文化上,康干时期编撰了《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几部名著,为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一时期大量古籍被查禁或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