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电子凭什么?
一家历史上不太知名,位于江西某个角落的小公司,说自己有一串万亿级的客户。我的第一反应和很多人一样。这家公司是在吹牛吗?回顾近几年财报中管理层的经营报表,车的话一遍又一遍。奢侈品客户名单越来越长,业务数据不见起色。
信不信由你,这已经成了一个问题。
在反复查阅联创对外公告和交流纪要,判断联创与这些厂商的合作性质,以及联创技术路径的可信度后,我慢慢得出结论,联创在高端车载镜头上的技术确实牛逼,让这些万亿级的厂商愿意向他抛出橄榄枝。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全球有技术、有资金、有产能的公司非常多。为什么历史的聚光灯落在联创身上?
要知道,镜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是发达国家遗留下来的。德国和日本厂商的镜片生产技术仍然领先于中国。
智能手机和汽车镜头也做了二十年,培养了很多重量级的供应商。特斯拉和华为为什么找几乎没有产能的联创?
最近我大概想通了这一点。
镜头的最大市场是胶片相机和后来的数码相机。
当然,最好的玩家是德国厂商。卡尔·蔡司和徕卡仍然是高端相机镜头的代名词。
日本企业后来居上,佳能、尼康、富士镜头厂商一度占据了全球相机市场的绝大部分。
随着相机的数字化,德国制造商逐渐从生产加工转向医疗、显微镜和工业测试等附加值更大的领域。
数码相机的移动化使日本厂商逐渐转向光学检测、设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
镜片加工制造工作逐渐被中国企业接手。
这样,手机摄像头、监控摄像头、车载摄像头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中企的一半。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共同创造任何东西。
联创的命运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手机的玻璃钢镜头,一个是ADAS镜头。
这两种镜头都需要非球面玻璃镜片,尤其是车载ADAS镜头。与普通车载镜头不同,ADAS镜头不仅要求视野清晰、相位差小,还要求耐高温、使用寿命长。
非球面玻璃镜片不能用磨削加工,要用模具一次成型。能生产这种镜头的厂家很少。
这几年联创一直在做运动场景。在这个小众市场,联创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运动镜头对镜头耐用度要求较高,主要采用玻璃镜片,使得联创在这方面有了技术积累,所以被这些大厂所吸引。
华为找联创正是因为玻璃塑料镜头,一开始就说:“产能太小了。”本来应该是重磅的,但是和华为手机镜头的合作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能大规模进行。
汽车厂商、解决方案公司、tier1也都找到了联创。
这一切都是有道理的——过去模压玻璃镜片由于市场容量小,不受巨头控制,缺乏这方面的持续积累和战略规划。
由于命运的安排,一阵风突然把联创吹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可以说,摆在联创面前的是历史性的机遇,是改变命运的机遇。
就像傻逼郭靖遇到洪七公,为什么?主要是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