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程案例
2.谁有七年级的历史教案?初中七年级历史课第四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屈原镇中心校谭福根复习目标:掌握这一时期著名战役的时间和历史作用,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了解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发展的简单概念。
掌握曹操、孝文帝、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羲之、顾恺之的主要贡献。通过对江南地区的发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分析,可以提高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知道理论(结论)以历史(史实)为依据的道理。
教学中重点历史知识点的归纳,历史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复习课的引入。(直接入门复习)本课复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第65438课+08-22)(展示单元题目)二、用白板展示复习目标。
三、展示复习目录:《政权分立与国家统一复习目录》,安排学生复习任务,设定时间。四、学生小组* * *配合完成“自导式训练”,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统一批改。
5.指导学生复习“第18课”的内容:1。完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形式(原因、时间、双方、结果、意义);(提供答案让学生对号入座)2。三国编队表:时间、都城、开国君主(附提示);3.三国经济发展:学生根据教材第106页完成。不及物动词指导学生复习“第19课”1,学生小组完成1-3题。
(讨论后,代表回答)2。利用谢幕,学生要复习“沧浪之战”;3.学生分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讨论答案)七。指导学生复习“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生小组讨论1-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小组代表回答)八。引导学生回答形式,练习“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容。(小组代表回答并展示答案)9。学生分组交流:一道材料分析题和一道作图题。
(小组代表回答)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小组* * *检查“自学指导”的完成情况,* * *进行批改。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盛世文化(一)教案设计谭福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和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过程;根据地震仪的坡度图,分析其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认识到当时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教学的重点;地动仪教学难点:张衡制作的地动仪教学方法指导+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流程1。新课程介绍“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为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引出话题。
第二,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给我看看问题: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来记录古文字?有哪些不便?学生回答不方便老师出示相关文字材料(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木、帛帛等。)然后用白板功能展示出来。
数量有限、笨重、昂贵等。老师: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改进了造纸术?第三,引导学生阅读第一项“纸的发明和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老师展示阅读要求——学生代表全班查找的历史信息和知识点。老师提问,学生讨论:1。西汉早期的纸是用什么做的?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哪些优点?2.你知道汉朝是怎样造纸的吗?3.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4.纸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能说说一些方面的吗?(学生畅所欲言)四、引导学生阅读第二项《九章算术地动仪》(要求:找知识点,做笔记)——学生代表交流提问,学生讨论:1。《九章算术》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它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如何?2.根据“地动仪复原模型及振动示意图”谈谈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老师先播放地动仪原理振动的视频,学生结合课本叙述。3.张衡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学习?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华佗与张仲景》第三项(完成阅读任务)——交流教师提问;1.总结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2.想想P90张仲景是怎么写《伤寒论》的,根据他的语录“勤求古法,博采众长”。3、P90动动脑筋:你想想,华佗是不是这么说的,为什么?课堂小结:出示《秦汉科技成就表》小结。巩固测试:1。展示一组选择题,测试巩固本课内容。
2.用思维冲浪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热爱祖国的热情。如果有空余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或者预习17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繁荣的秦汉文化(二)教案设计屈原镇中心校谭福根旨在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雄伟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分析佛教、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提高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意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情绪状态。
3.高一历史辅导案例这三个小题怎么做?(1)秦末汉初,匈奴趁中原之乱,夺取河套地区;西汉初年,匈奴每年都要出兵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2)秦朝:派蒙恬将军反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迁到那里开垦土地,保卫边境;后来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西汉初年:受国力所限,不得不采取亲匈奴政策,给予匈奴大量粮食和纺织品,开放边境进行贸易;汉武帝时期,组织强大骑兵大规模反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打败匈奴,部分匈奴开始西迁。(3)他实现了汉朝五帝的夙愿:把匈奴赶出大漠,受制于各国的到来。
他六次去匈奴;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4.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册包含全套教案、习题,***270页,这里不能完全照搬。你可以从我们的网站下载。第一课隋朝统一与大运河教案举例,重点讲这一课:隋朝大运河;暴君皇帝杨迪在这一课中的困难: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过程:1。介绍及复习题:(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隋文帝图片)581年,此人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是谁?二、教新课1。隋朝统一了南北两朝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割据局面。
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广大人民渴望团结和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隋朝灭陈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长达270多年的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
2.《皇帝的统治与大运河的挖掘》1)《皇帝的统治》老师让学生自己看课本,总结,然后提问。最后,老师总结了要点:隋完成了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隋文帝节俭,主张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老师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强大繁荣的隋朝使大运河得以开通。好吃吗?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运河边的粮仓,运河边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学生思考)运河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从北到南的全方位水网。
运河的通航编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交流网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突破性发展。两岸日益繁荣,城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洛阳,运河的中心,南北皆有,在全国政治、经济上举足轻重;江南扬州,城市之大,商品之丰富,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在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点杭州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县之一。城市的扩张和繁荣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后来,一百多万人住在运河边。
大运河的通航方便了南北沟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有重要影响。古运河哺育了中国古代文明,使其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但后人对隋代大运河的开通说法不一。介绍评价大运河的诗词。
学生朗读,老师讲解)比如,千里长河一旦开,浪来九天。锦帆落前,愁龙船不归。
——胡曾汴水对淮河最有利,陌生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和谐的。东南部的四十三个州,这条河是最受欢迎的。
——李敬之隋朝亡为河,千里通波。如果没有水寺龙船,* * *余的理论是不多的。
——皮日休3。暴君杨迪与隋朝的灭亡。强大的隋朝仅仅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竭泽而渔,为这条河而死”?杨迪曾三次巡视江都。(多媒体展示,可以由老师讲,也可以由媒体讲述,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1。
605年八月,我第一次从洛阳到江都。嫔妃、歌舞乐队、侍从近二十万人。
整个舰队首尾相连,前后200多里,8万多人足够强大,可以为舰队拉光纤。运河两岸也有大型骑兵护送。一路打鼓。
船队经过各县,迫使500英里内的居民贡献珍宝和美味佳肴。因为勒索品太多,每次出发前都要往河里倒很多食物或者埋在地里。
舰队就像蝗虫,所到之处都被吃光,搜空。2。
610年三月,第二次去江都。他还下令打开长江南河,准备东游(浙江绍兴)。
611二月从江都向北巡游至卓君,准备抗美援朝。从612年到614年,杨迪三次进攻朝鲜。
为了转移军用物资,在招募男性时,他们招募女性。有的人为了避免重徭役而残废四肢,称之为“祝福手脚”。
战争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带来无尽的兵役和徭役。3。
665438+2006年秋,第三次游江都。那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开始反抗杨迪皇帝的暴政。
杨迪皇帝仍然奢侈腐败,勒索钱财。当时有一首民谣说:“要抗兵抗选(选美女),家家收铁。
聚铁造枪,昏君贪官全杀。618年,杨迪的侍卫部队发动政变,在江都用毛巾自缢。
繁荣的隋朝灭亡了。老师总结:一游江都反映了杨迪的奢侈与腐朽,二游江都说明杨迪急功近利,国家负担徭役与兵役。第三次访问江都表明杨迪已经失去了他的心,甚至他的下属都反对他。
学生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老师指导可以讨论国家的兴衰与庞大的建设工程的关系,与统治者的关系,民富与国富的关系,隋朝灭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的修建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还是使国家陷入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
大运河的开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早就应该耕种,减少徭役税。但在杨迪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提供了方便,让他可以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
通过巡航显示威望,巩固统治,备战。剥削加剧,兵役和徭役加重。结果隋朝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
隋朝的繁荣和强大是文帝努力治理国家的结果,隋朝的灭亡是杨迪暴政的直接结果。由此可见,在封建时期,统治者的个人素质和执政能力对国家的兴衰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