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历史文化
武威,东亚季风暖湿的时候,带着太平洋的气息穿越半个中国。当黄河东岸漫天飞舞的白杨缠绕着夏天的温暖和悸动时,乌鞘岭还是很寂寞。仿佛当夏风来到乌鞘岭脚下,突然感受到了西行的辽阔,它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毕竟过了乌鞘岭,我们从中国的季风区进入了非季风区,从半干旱区进入了干旱区。乌鞘岭(摄影?孤城)▼乌鞘岭的另一边是令汉武帝困惑的河西走廊。塔尔坎从这里层出不穷,轻而易举地逼近长安,让历代皇帝都感到压抑。当年的武威,作为离乌鞘岭最近的匈奴据点,肯定是相当骄傲的。武威的地理位置(测绘?顾城)▼公元前126年,十三年杳无音信的张骞突然出现在长安。当他从袖中掏出一张绵长的羊皮地图,当祁连山的巍峨雪峰和水肥马庄的辽阔草原在汉武帝的案头无休止地展开...汉朝的刘彻一扫长袍,怒不可遏,指着地图吐了三个字:喊我!这个决心成就了一个少年,霍去病。仅仅三年后,17岁的霍去病跟随卫青踏上了大漠南归之路。19岁那年,霍去病作为历史上的第一将军,越过乌鞘岭,直奔雁栖山,让匈奴人唱起了一首千古传唱的悲歌:祁连山失我,六畜不欢;失去我的山,使我的已婚妻子无色。燕之山(摄影?谷城)▼21岁时,霍去病率领轻骑兵深入漠北,横扫匈奴各部,“饮马于茫茫大海,封狼于胥”。从此“匈奴逃远,大漠南无王庭”。少年英雄,年少时满腔热血为国骑马鞭笞,那句“匈奴未灭何必在家”,更是让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座彰显大国荣耀的城市,也是汉朝拥抱西域的号角。武功和军力吓得四面八方。这是武威。01先秦时期,《尚书·龚宇》被分为九州,其中一个叫永州。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将达汗的疆域划分为十三州,各有一个刺史,合为十三刺史部。他把永州改名为凉州。据《凉州县志》记载,汉武帝改永州为凉州,地因其金而寒。也就是说汉武帝觉得凉州在中国的西部。从五行来看,西方属金,兵器只是寒气,也透露出凉州气候寒冷的意思。这个时期的凉州就像今天的“省”。其管辖范围不仅包括甘肃全境,还包括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凉州府长期设在古藏,也就是今天的武威。西汉十三刺史部(地图学?孤城)▼长安以西,很多大大小小的城镇,再繁华也可能不如武威。武威作为保卫长安和控制西域的门户,长期以来一直是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武威作为河西走廊进出中原的口岸,在海洋时代来临之前,一直是中西商业交流的重镇。到了东汉时期,武威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经济特区”,来这里做生意的人几个月就能发大财。因为供需两旺,即使到了晚上,市场上仍有交易,也就是说,早在2000年前,武威就有夜市了。”“古藏谓富市,币强而胡,市与天四合一。每个住在县城的人,几个月不盈利,也会导致产品丰富。后汉书史七里凉州十万户,胡人能弹琵琶。曾是继长安、洛阳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城市。当时人们对武威的向往,就像今天对北上广的追求。盛唐时期流行于全国各地的凉州词,唱出了人们对这座边塞城市的希望和想象。葡萄酒夜光杯,想喝琵琶,马上抓紧时间。战场上喝醉了不要笑。古代有多少人打过仗?——凉州词王翰(唐代)“凉州”二字深深地烙印在武威。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有五个“郭亮”。因为每一个建国的君主都非常重视“郭亮”二字,不加区分,所以使得这段历史非常复杂。简单来说,五凉国就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他们的都城分布在凉州的不同城市。前者凉,后者凉都在武威,后者凉先在张掖,后迁到武威,后者凉在青海乐都,后者凉在酒泉。160多年共有26个凉王,其中18都定都在武威,所以有凉州的历史,一半在武威。武威南门上,凉州碑依旧高悬。可以说,看了这两个字,我也明白了无为。武威南门大厦(摄影?谷城)▼ 02无论是震惊四面八方的“武侠军功”,还是横行天下的“凉州大马”,武威霸气十足,但这里的文化氛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一面。我们常说,一个地方的人文气质与教育息息相关。北京人听京剧有一种亲切的氛围,四川人听川剧有一种悠扬的优雅。江苏人听昆曲带才气,豫剧带质朴,山东梆子带忠义,东北二人转带喜庆气氛...武威很不一样,这里的人都听“孝”。据说“孝”出现在秦始皇时期。为了减轻工作之余的辛苦,人们用三弦来搭配历史典籍中的英雄、圣贤、忠臣、孝子、女儿的故事,甚至用歌声来讲述,贯彻了生活上贤惠,家里孝顺的理念。“小闲”遍布凉州,但它特别集中在武威。毕竟人家是大城市。所以这是非常强大的。当中国各地都在享受休闲娱乐的时候,武威也没有忘记认真教书...但我们在街上没有听到“孝”,却遇到很多老人拉二胡,弹三弦,敲梆子。古老的曲调显然与我们今天喜欢的音乐格格不入,但我们还是愿意接受这一切。在路边玩耍的老人(摄影?孤城)▼ 03东汉末年,割据天下,战乱四起,天灾严重,死于饥荒和战乱的人不计其数。在一个充满恐惧的午夜,一个沉默的身影出现在武威正北的一个高高的夯土堆上。在土堆下面是一个秘密的坟墓。但是这个人知道,为了生存,他必须做出选择。坟墓的主人是一位战死沙场的将军。战争很激烈,士兵们只从战场上带回了他的腿骨。这时,他的妻子还活着,所以人们把将军的骨头和他妻子的装饰品一起埋葬了。这座汉墓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是一座纪念馆,也是一份怀念。雷台汉墓车马为放大复制品(摄影?孤城)▼黑夜里的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工匠的后代。他的祖先参与了这个墓的建造,所以他可以准确地从主墓的正面做出一个洞穴。厚厚的夯土层下是砖石结构的圆顶墓,没有粘结和支撑。靠夯土对穹顶的压力保持稳定,一不小心就会坍塌。他打着摇曳的火把,从挖好的洞口潜入墓中,拿走容易变现的金银,然后小心翼翼地封好洞口。也许这是上帝的意图。当他从坟墓里出来的时候,惊慌失措中,一对耳环从他的口袋里滑落,轻轻地落在地上,发出微妙的钟声。雷台汉墓出土的金耳环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摄影?孤城)▼在寂静黑暗的墓室里,金耳环不能透露一丝光彩。接下来的1700年,只有里屋一排排铜奔马静静地凝视着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不离不弃的等待和陪伴。雷台汉墓出土车马藏甘肃省博物馆,复制品(摄影?孤城)▼无人隐藏的坟墓上,曾经的凉人建了凌俊台,东晋时建了雷台祭拜雷神。直到1969,当地群众挖坑积粮时,才终于发现了端倪。一个庞大的青铜马阵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其中一匹就是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的“马背上的飞燕”。马蹄下惊喜回眸的小鸟,骏马俊朗的身姿,整个雕塑的巧妙平衡,《飞燕骑在马上》无论是技术还是构思都让人叹为观止。骏马嘶鸣,虎生风。这小小的青铜奔马,何尝不是大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精彩呈现。马踏闫飞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摄影?顾城)▼公元3世纪左右,西晋王室“八王”夺权,随之而来的是“五朵野花”,让中原的生活满目疮痍。但在凉州,人们不仅安然无恙,甚至像杜南的许多其他地区一样,他们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尊严。301年,一个刺史来到凉州。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警示后人,也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写照:洪致力于规矩,为民好,思报国,与家人和好。张贵在凉州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剿灭叛军,第二件事是安抚百姓,第三件事是以崇汉文化礼仪办学。天下大乱,铁轨不乱。他是唯一一个在人民贫困的北方土地上慢慢扩大了一座城市的人。自然是他最宠爱,最繁华的武威。流传至今的一首歌谣,就唱出了这样的对比:秦川,血无腕,唯有凉州倚柱。在张贵的统治下,武威社会稳定,商贸繁荣,许多避难的中原人陆续来到这里。一时间,这片原本居住着古羌、乌孙、西戎、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土地,也在悠闲地与衣冠楚楚的中原士族同行。在三弦和胡琴的歌声中,朗朗无尽的读书声开始从四面八方传来。后代一脉相承,衣装不落。血洒时代,凉州庇护了秦汉魏晋士族的脉络,儒家的君子之道也在凉州生根发芽,蓬勃发展。武威文庙正在举行祭孔活动(摄影?顾城)▼ 05公元382年,前秦大将吕光率军出使西域。当他赢得胜利时,他不忘带上龟兹最著名的天才鸠摩罗什。这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和尚。据说他六个月会说话,三岁会读书,五岁博览群书,七岁跟着妈妈去读书。年纪轻轻,就通晓古今,通晓佛学,在西域声名鹊起。由于历史选择了武威,吕光到凉州时,突然听说自己的皇帝被杀了,于是干脆在凉州停了下来,在武威建立了侯亮政权。同时,吕光还修建了一座寺庙,供鸠摩罗什居住和传播佛法。在武威的十七年间,鸠摩罗什不仅学会了汉语,还翻译了近百部梵文佛经,由此开始了一场佛教交流节。老紫宝塔仍然闪耀着来自鸠摩罗什内心深处的光芒。生前许下心愿:若译经无违背原意之事,死后焚身,舌不腐。“工资破了,舌头还不错,”寺里的和尚说。这座有1600年历史的宝塔还藏着鸠摩罗什大师的舌头舍利。鸠摩罗什铁塔(摄影?孤城)▼不久,侯亮消失,北梁政权进入武威。在此期间,聚集在凉州的僧人开始在武威以南50公里的天梯山上挖掘佛窟。中国石窟之祖天台山石窟逐渐浮出水面。天台山石窟(摄影?谷城)▼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凉州僧人一部分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另一部分西行敦煌,凉州的石窟艺术也随之东传西传。天台山石窟的影子,在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中,都能轻易找到。就连早一点挖的敦煌石窟,全盛时期也有凉州僧人帮忙。摄影:地球旅行家@谷城我们在甘肃博物馆的时候,在一个房间里看到了很多巨大的佛像。当时我们以为这些都是新做的,就这么走开了。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佛像都来自天梯山。可惜了。1958,黄羊河水库即将建成。据估计,蓄水后,天梯山石窟的大部分将被淹没在水中,一项搬迁和抢救石窟文物的工作也将同步进行。今天,天台山的大佛石窟被厚厚的围堰保护着。我们走在围堰上,一边是广阔的水面,一边是30米高的石窟。如果没有围堰,湖水很可能会淹到大佛的胸口。事实上,人们最初高估了黄羊河水库的水位,蓄水后水位最高时对山坡上的小窑洞不存在威胁。然而,很多洞穴在救援时早已“空无一人”,只有大佛稳稳地坐着,伸出手掌面向我们,仿佛在说:我不走了。摄影:地球旅行家@谷城06我们和武威的一个老师聊天,她说:“可惜了,我们武威有这么好的东西,知名度却一直上不去。”“很多人都知道张掖有丹霞,酒泉有卫星,敦煌有莫高窟,但说到武威,我想不起一个熟悉的对象。被列为中国旅游标志的玛塔闫飞出土于武威,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妥善储存,它已被转移到甘肃博物馆。武威缺少一块吸引人眼球的磁石,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也被时间隐藏起来,等待被发现和认可。现在人们常把武威称为凉州,是汉武帝给整个河西走廊起的名字,因为隋唐时期武威郡和凉州的名称总在这里变动。一千年后,武威还是武威,武威不只是武威。这座城市带着汉朝的烙印,也见证着中国的统一和团结。1247年,* * *宗教领袖萨迦派潘地塔与蒙古将军阔端在武威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这一天,* * *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赋予了这只公鸡更加雄壮高大的姿态。白塔寺成为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边城只有醉,还能做什么?从武威出去会通向边陲的辽阔和明月,从武威进来是一个国家的召唤。在最深情的回答中,武威是汉家天子所向往的大国盛世的序。PS:这十几天我们一直在河西走廊徒步,行程4000多公里。这是一场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双重盛宴。为了说清楚河西走廊是什么,不辜负西北的风和日丽,我们打算分五集来写。武威是第一集,接下来是张掖、酒泉、敦煌、河西走廊的总结。同时,我们也为河西走廊量身定制了一场活动。第一阶段计划在7月初启动。如果你对祁连山、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感兴趣,关注我们后期的文章和活动,保证你满载而归!关注地球旅行者,好文章不要错过!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各平台账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抄,搜索“环球旅行家”?更多好文章,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