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的飞机是怎么拍的?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四店之战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汉口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将这个英雄悲壮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这部82年前在炮火下拍摄的电影叫《八百壮士》,导演和男主角袁都是宁波人,另一个男主角后来成了宁波媳妇。
八百英雄的工作照。webp.jpg
《八百英雄》是根据2.webp.jpg的作品改编的。
电影《八百壮士》工作照
82年前,宁波电影人拍摄《八百》
“八百的火爆,唤起了各界人士对那段历史的回望和缅怀。其实《八百壮士》第一版拍摄于淞沪会战第二年(1938)。该片由宁波电影制作人执导,谢金元的导演袁,以及后来成为宁波媳妇的饰演杨惠敏。”8月26日上午,宁波名人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感叹道。
“听说电影《八百》的部分场景是在宁波拍摄的,后来通过梳理史料才知道,82年前宁波电影人就已经把这段历史搬上了大银幕。”据黄说,中国的电影史已有65,438+000多年。中国早期的电影都在上海,上海早期的电影大多是宁波电影人创作的。
“《八百壮士》拍摄的时候,恰逢武汉会战。这部电影是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拍摄的。”黄通过史料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电影界的精英纷纷从上海汇聚武汉。在这支影视人才队伍中,有电影《八百壮士》的编剧杨汉生、导演和主演袁、。
剧照1.webp.jpg
剧照3.jpg
剧照5.jpg
电影《八百壮士》剧照。
导演1.jpg
出生于宁波的导演应云卫。
陈波儿饰演童子军杨惠敏。使用jpeg文件交换格式存储的编码图像文件扩展名
八百英雄中的陈波儿
袁饰演的谢晋元。使用jpeg文件交换格式存储的编码图像文件扩展名
八百里英雄袁牧之
袁1.jpg
袁牧之
陈波儿。webp.jpg
陈波儿
与222.png合影
袁和合影。
杨汉生,著名作家、编剧,1925加入中国* * *网。参加南昌起义军南征,任起义军政治部秘书长。应云卫,1904,生于上海,慈溪人,著名左翼电影导演、制片人。1935在中国被发展为“秘密党员”。袁牧之,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40在延安加入中国;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于1937年在南京加入中国,并于1947年与袁结婚。
1938 65438+10月,杨汉生提出电影行业要在武汉成立全国性的组织,得到了电影、文化、戏剧各界的一致赞同。据推测,应云卫等35人组织了中华全国电影工业抗敌协会,杨汉生等4人起草了宣言。65438年10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工业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当时中国电影制片厂由汉口电影制片厂改组而来,受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领导。周恩来主管三馆,主要负责宣传文化工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沪上进步艺术家参加了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日影片的拍摄,积极宣传中国团结共同抗日的主张,迅速壮大了抗日阵营的宣传队伍,促进了全国抗日运动的广泛开展。
在敌机的轰炸下拍摄经典
淞沪会战后,上海军民英勇奋战。1937 10 10月下旬,日军围攻上海闸北四巷仓库。镇守仓库的中国陆军第88师524团2营(即“八百壮士”),在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福的指挥下,坚守阵地,寸土不让,英勇顽强地抵抗日军。上海市民被八百英雄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以各种方式支持守军。
当时的宣传界和文艺界被八百英雄的丰功伟绩深深感动,迅速创作了一批反映八百英雄英勇斗争的优秀文艺作品,如二幕剧《八百英雄》、《宋松八百英雄》等。杨汉生很快写出了电影剧本《八百壮士》。此时,谢晋元等守军仍被困在上海租界。杨汉生希望通过电影《八百壮士》表达中国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诚愿望。
电影《八百壮士》由执导,袁饰演谢金元,饰演女童子军杨慧敏。当时、袁、曾被称为电影界的“三杰”,他们三人“合作过几部电影,但没有一部不是名作”。
《八百壮士》的拍摄条件非常简陋,器材匮乏,没有摄影棚。拍摄团队在汉口詹森花园的片场拍摄。拍摄过程中,武汉保卫战打响,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武汉。在敌人的炮火下,剧组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拍摄任务。
影片既表现了军队的抗日士气,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抗日斗争的热情。正如杨汉生所说:“在这个剧本里,我不仅写了八百壮士的英勇战斗,还写了工农兵、商人、士兵、人民团体对八百壮士的支持。这是人民支持抗战,这是全民抗战。”
“这是事实的再现,是血泪的结晶”
1938年7月,《八百壮士》拍摄完成后,立即安排电影放映队在各地放映,并决定放映所得全部用于购买书报,以告慰受伤将士。
八·一三抗战纪念日前夕,该片在武汉首映五天。此后,全国各地对这部电影的热情持续高涨。9月6日,1938,影片在香港平安影院上映。1939年2月,该片在上海新世界连续放映四天,并应市民要求,在公共体育场馆连续放映两天。1940年,中国电影制片厂西北摄影队在陕北榆林放映该片,观众超过万人。同年7月,该片在云南昆明南屏剧院上映。1941四月,谢晋元夫人去世后,重庆唯一的大戏院连续放映该片四次,以示悼念。同年6月165438+10月,邀请第六电影放映队在Xi安欧美同学会礼堂放映该片。
《八百壮士》还在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法国、瑞士的反侵略者会议上放映,反响也极为强烈。1939年初,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与中国电影制片厂一起,将《八百壮士》翻译成法文,在法国各地电影院放映。
编剧郁达夫在看过《八百壮士》后评价说:“这部电影的价值是好莱坞或者英德电影公司在和平氛围下创作的各种奇幻战争片无法相比的。因为一方面作品是技巧的操控,是科学的应用;另一方面,作品是事实的再现,是血泪的结晶。”郁达夫号召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以八百壮士独自奋斗为榜样”。所以我敢推荐这部电影,希望我的炎黄子孙能看到这部电影,为国家和民族尽一份应尽的责任。"
1996年,电影《八百壮士》获得“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电影”新杯奖。
《八百壮士》拍摄结束后,杨汉生和应云卫前往重庆大后方,继续用影视作品鼓舞人民士气,支持全国抗战。袁、到延安后,主要从事摄影工作,为延安军民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抗战影像资料。
“作为一个宁波人,我觉得很骄傲!”
“《八百壮士》(1938)是在重大历史事件后迅速创作的经典影视作品。”
“当时电影的定位是‘国防片’。爱国将领和普通百姓有着相同的家国情怀,大家有着相同的民族。”
“当时拍摄条件难以想象。上面有敌机轰炸,下面炮声隆隆。大家还是坚持拍摄。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同样感人。”黄一边为这段历史解密一边感叹。
谈起这部82年前的抗战电影,黄个人感触良多。“首先,这么大的历史题材是当年宁波队完成的,家乡人民的自豪感很强;第二个方面是非常感性的,这些早期中国电影人的感性感受,以及他们的使命感的感性感受。以记录时代、呼唤人民的理念进行创作,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三个方面,回望宁波近代的文化艺术创作,特别是上海开埠以后,宁波的文艺精英们在电影、电视、音乐以及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下的人们是一个很好的鞭策。“希望这样感人的故事能激励大家继续在各方面发力,让更多的宁波声音、宁波作品呈现在大银幕上,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黄回忆,2017年,名人文化研究院在中山公园举办了“宁波现当代电影大师成果展”。袁的女儿袁来宁波参加活动,随后又赶到天一阁查阅袁氏族谱,寻根寻根。“袁老师为我们提供了65,438+000多份有关袁生平的珍贵史料,供我们进行历史文化研究。这些珍贵的资料一直保存在中山公园逸仙楼,为我们研究宁波近代影视发展提供了许多生动翔实的资料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