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世时有什么贡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年),子姓,孔氏,,字,生于(今山东曲阜市),祖籍李益(今河南夏邑县),古代思想家,中国。

孔子发起私人讲学,倡导仁、义、礼、智、信。弟子3000人,其中圣贤72人。他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他死后,他的弟子和再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被认为是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他在世时被尊为“天之圣人”、“天之木铎”,甚至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子之圣,至圣至圣之师,王选之大师,万世之师。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仪式”一度成为与中国祖先崇拜同等级别的祭祀。

扩展数据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人的自然素质是相似的,性格上的差异主要是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性相近,学远”)。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被教育,每个人都应该被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塾,多招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将教育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他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上的君子,君子必须有很高的道德品质。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弟子进要孝顺,出要体贴,诚要信,与人为善,有余力则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