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中国古代政治环境的基础在于家国制度。家族和国家是同构的,各大家族的集合就是一个国家(诸侯),各个国家的集合就是“天下”。所以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亲情,忽视法理。其积极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文化,使整个社会有一种温情;其负面影响有:血缘是先天的,所以排位是注定的,导致民族不进步,自满,盲目排外。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存在着延续了两千多年并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的官僚政治制度。
3.崇尚团结,追求稳定;伦理第一,群体第一;尊老尊古,尊中尊和;兼容,丰富多彩;
4.首先,以“仁”为核心,“仁”是人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类美德的最高概括;其次,以“义”为准则,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义”是基本准则,即要符合既定的社会名分和传统社会观念。
5.“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德载物。”这意味着天道的运行是苍劲有力的,有道德修养的人要以天道为榜样,自强不息,积极向上,争取成功;地球的形状宽广起伏,有道德修养的人要以地球为榜样,心胸宽广,宽容大度。
6.它决定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7.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既不是盲从,对天道无所作为,也不是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入世后的救世精神:对社会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怀,对世界的执着精神。中国哲学讲政治,讲社会,讲人生,讲道德,是人生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哲学。入世济世的精神一直在彰显。
理想主义精神:理想人格——内圣外王;理想政治——仁政;理想社会-大同世界。
8.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主要表现形式
祖先崇拜: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生殖崇拜是祖先崇拜的另一种表现。
神崇拜: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统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天地。
9.包容性、实用性、世俗化、欠发达(始终在皇权控制下)等。
10.中国传统哲学,儒释道相辅相成,儒法墨家并存,呈现多元一体的思想格局。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其哲学思想都是基于宇宙的广阔视野,天人共存,天人合一的整体。同时特别注重个体道德精神的锤炼,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为政治服务。
11.第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哲学、政治融为一体,具有政治化、实用化的特点。
第二,中国传统伦理有很强的血缘和宗法特征,忠孝至上,整体利益和服从至上。
第三,强调个人道德修养,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熏陶。
12.仁:仁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义:义是与“仁”相关的道德规范,同时具有独立的内涵。
礼: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义之邦”。礼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忠孝:“孝”是传统伦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思想家往往用“孝”来模仿“忠”,把孝和忠统一到君主身上。
诚实:“诚实”的意思是真实,诚实,没有欺骗,就像它看起来那样;“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不忠。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君主专制时代统治阶级所提倡的道德规范的组合。
三从四德:这是专门为女性制定的道德规范组合。
13.1.决心报效国家。第二,倡导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第三,倡导“仁”的人道主义精神。第四,倡导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14.结构形式以梁柱式为主,木结构。对称平面布局。彩绘雕刻色彩丰富。与环境和谐。宗教、哲学和等级制度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15.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16.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西周时,天帝建立的大学称为“比雍”,各诸侯国建立的大学称为“盘公”,称为国学。地方官学称为乡学。
汉代中央官学主要是大学,地方官学就是所谓的郡学。
金朝分为两种类型:郭子学派和国子监。
到了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学术体系。国子监设在中央,地方学校有京都学校、都督学校、州学校、郡学校。
17.尊师爱生,启发引导学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思结合,自博还约,学旧立新,取长补短。
18.这很难说.......
19.传统文化是塑造中国现代文化的基础。
传统文化由内而外治理,通过人的心灵来调节外部社会,这是一个大道理。相应的,它的特殊作用就是传统文化有一套特殊的思维方法和理论。
传统文化还有一个现实功能,就是规范和调整当代的生活礼仪、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20.成就:最早的文化之一,唯一一脉相承的文化;
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人类封建时代发展水平最高、贡献最大的文化体系;
各种科技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独特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为世界精神文明做出了贡献。
特点:如3中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