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景设计有哪些总结?

景观水景设计有哪些总结?

“石为古,水为远”。水是自然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美的基本要素之一。自从周文王挖了3000多年的“鱼塘”以来,水就像山一样,一直受到园丁们的重视。拙政园、网景园、沧浪亭等江南名园以水趣取胜:沧浪亭三面环水;拙政园的水池面积占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网景花园占五分之四。即使是地处北方、以山景为特色的承德避暑山庄,在康熙、乾隆命名的72处景点中,也有“水香岩秀”、“濠浦间思”、“听风闻泉”等30多处水景。古代的园丁说:“一个花园没有山和骨头,没有水是没有生命的”。水使花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水景的设置有两种方式:静态视图和动态视图。所有的摄影都涉及水,水是环境艺术空间创造的主要因素,可以用来形成各种景观图案,艺术地再现自然。水有四种基本形态:一日流水,分为急缓、深浅;二是落水。如果水从高处落下,会通过铁丝、布、悬挂、长条等落下。,可以是汩汩洒落悠然,也可以是雄伟壮丽。第三是静水,平和宁静,清澈见底;第四种是压力水,表现出一种动态美,如喷溅、涌动、溢出、间歇的水。以水造景,动静相得益彰,声与情相映,虚实相映,层次丰富。得水之后,古树、亭台、岩石密不可分,会有一种特别的韵味。水池、溪流、河湖、瀑布、喷泉等水体,往往给人以静中动、静中有声、以小胜多、令人回味的强烈感染力。

一、城市水系与园林水景

城市水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开发和利用城市水系,调控洪水和泥沙淤积,开辟人工河湖,促进城市水利,防治洪水,将城市水体纳入完整的水系。

城市水体具有泄洪、蓄水、组织航运、水运和观光等功能。调节城市气候等功能。河流、湖泊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水位,包括最高水位、正常水位和最低水位,也是确定护岸类型、堤顶高程和湖泊低高程的依据。城市水系中河湖的任务,如泄洪、蓄水、运输、调湿、观光等。水工建筑物的位置、规划和要求应反映在水系规划中。园林水景工程除了满足这些要求外,还要尽可能做到景观化,使水工建筑物与园林景观相协调,统一水工建筑物与水景的矛盾。

1、水池、护岸和护坡

一、水池水池可以改善城市园林中的小气候条件,美化市容,起到关键的装饰作用。水池的种类很多,深度、池壁、池底材质也各不相同。规则的方形水池显得庄重大气,而自由的布局和复合交错的水池则能使空间生动多变。池底的嵌画、隐雕、水下彩灯,在项目的配合下,使水景获得了各种奇妙的景观,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水池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和管道设计。其平面设计主要表现其平面和尺度,并标出底部、墙顶、进水口、溢流口和排水口、种植池的标高和选定断面的位置。水池的立面设计应反映立面变化和立面景观,剖面应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以反映从基础到墙顶的材料厚度。

水池材料有混凝土池、砖池、柔性结构池等多种。不同的材料、形状和要求有不同的设计和构造。在园林中,水池可用砖(石)砌成,结构简单,节省模板和钢材,施工方便,造价低。近年来,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水池结构作为一种柔性结构出现,是一种刚柔并济的新途径。目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有:混凝土池、砖池、玻璃布沥青池、再生橡胶膜池、油毡防水层(二毡三油)池等。

亭台、跳水石、落水台阶、鱼池等各种造景水池的出现,也体现了人们对水景项目需求的多样性,各种人工喷泉在节日里配以各种五彩缤纷的水底灯,变化多端,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天安门广场前的大型音乐电脑喷泉无疑是当代高科技的体现。

B.护岸、护坡园水体要求有稳定、美观的滨水,使陆地与水面保持一定的面积比,防止陆地被淹或滨水塌陷,或因冻胀、锚地、风浪冲刷等造成水体塌陷。,破坏了设计初衷。因此,必须在水体边缘修建护岸和护坡。园林护岸按截面形状可分为自然型和整体型。大型水体或规则水体往往采用整体直型护岸形式,由砖、混凝土、石块等构成。,而园林中的小水体或水位稳定的水体,往往采用天然岩石护岸,做成岩、石、崖、洞等造型。

设计驳船时,需要确定驳船的平面位置和堤顶标高。毗邻城市河流的驳岸按照城市水系规定的平面位置进行建设,而园内驳岸的位置则根据湖体的建筑设计来确定。平面图上的恒定水位线表示水面的位置,堤顶标高应高于最高水位,以保证湖水不会因风浪而涌入岸陆面,但具体情况要视实际情况而定。砌筑时要求牢固稳定,护岸多以打桩或柴沉为主,常以条石、块石混凝土、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为主,以砂浆条石或砂浆块石勾缝、砖抹防水砂浆、钢筋混凝土、堆石为墙体,以条石、岩石、混凝土块料、植被为屋顶。

护坡主要是防止滑坡,减少地表水和风浪的侵蚀,保证岸坡的稳定。常见的方法有:抛石护坡加柳树和铺路石。

第二,小水闸

水闸在园林中被广泛使用。水闸是控制某一断面水流进出的水工建筑物。水闸按其功能一般分为进水闸(位于水的入口处与上游连接并控制出水量)、控制水闸(位于水的出口处与下游连接并控制出水量)和分水闸(用于控制水支流的出水量)。在选择闸位时,应了解闸位的地形、地质、水文,特别是设计参数,以便确定闸位。

水闸结构自下而上可分为三部分:基础、闸底和水闸上部结构。在确定小型水闸的结构尺寸时,需要了解的数据包括:外部水位、内部湖水位、湖底高程、安全超高、距水闸前最远岸的直线距离、土壤类型和工程性质、水闸附近地面高程和流量要求。

通过设计计算出所需数据:闸孔宽度、闸顶标高、闸墙高度、闸底板长度和厚度、闸墩尺寸、闸门等。

第三,人造弹簧

人工泉是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一种水景布置。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喷泉、瀑布、喷涌泉、溢泉、落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园林的水景,而且改善了小气候。瀑布、间歇泉、喷泉、落水也是水景项目中再现水的自然形态的景观。它们的关键不在于它们的大小,而在于它们的真实繁殖。对驳岸、岛屿、范滩、河湾、池塘、溪流等治水工程,要运用源、动、比、衬托、旋律、光影、藏、画等一流的手法,使之再现符合自然水势,做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开天辟地”。

喷泉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

(1)普通装饰喷泉:常由各种花形图案组成的固定喷水式。

(2)雕塑装饰喷泉:喷泉的喷水造型结合雕塑和素描。

(3)人工水体造景:如人工或机械塑造的瀑布、水幕等大型水柱。

(4)自控喷泉: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或电子技术,将声、光、电融入喷泉技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水景。如音乐喷泉、电脑控制喷泉、间歇泉等。

喷泉的大小和规划主要取决于规划中赋予它的功能,但与喷泉地理位置的风向、风力、气候温度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喷泉的面积和形状。除了满足喷嘴、管道、泵、进水口、排水口、溢流口、吸坑等的布局要求。,喷泉的平面尺寸还应防止水在设计风速下被风大量吹出池外,所以喷泉的平面尺寸一般应比计算要求每边增加0.5-1.0m。

喷泉的深度应根据管道和设备的布置要求确定。安装潜水泵时,吸入口淹没深度应保证不小于0.5m,安装水泵吸入口时,吸入口淹没深度应保证不小于0.5m..泵房多为地下或半地下,应考虑地面排水。地面应有不小于5‰的坡度,坡度面向集水坑。泵房内应加强通风。为了解决半地下式泵房与周围景观的协调问题,泵房往往设计成亭、台、水榭或隐藏在悬崖、瀑布下。

喷泉常见的喷嘴形式有:单喷嘴、喷雾喷嘴、环形喷室、旋转喷嘴、扇形喷嘴、多孔喷嘴、异形喷嘴、组合喷嘴等。设计喷泉时,应计算喷嘴流量、喷泉总流量和总扬程。因为影响喷泉设计的因素很多,所以需要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局部的修改来完善。

喷泉中的水下灯是保证喷泉效果的必要措施,尤其是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光、机、电、声的综合应用将使喷泉技术在园林景观中更具吸引力。

第四,水的协调

中国园林中的水应该是静而不动的。“清代周生在杭建园,名‘鉴水斋’,源于中国哲学思想,体现了‘静与动’的辩证观”(陈从周《论园》)。水是静止的,水是没有了,但是水面上有岸上物体的倒影,水下可以看到游动的鱼、藻类等东西。这种现象背后是它的哲学内涵。”《老子》说“善如水”。《庄子》中说“水犹明”(《天道》)“常寂,寂为明,明为空。”(《庚桑初》)。这种深刻的内涵可以对游园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最近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觉得静水似乎太平淡,要做一些喷泉和水雕。殊不知,这与中国的传统园林格格不入。

荷花可以种在水面上,让它更有生气。园中植莲,一方面可以想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意境;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想象习字湖的美景,屈原的风和荷花,“荷花映日影别样色”。但种荷花的话,往往是几年后,夏天荷叶满是水。这也必须借助于技术:可以用几个大缸,缸里种上负载,然后缸里的莲藕和负载缸一起沉入池底(这里的水槽是事先设计好的),这样缸里的莲藕就不会疯长。治水之法,在于意境。所以虽然有方法,但不能囿于此,要提高园林的艺术修养。但需要提醒的是,水处理不是孤立的,水必须与山、建筑相结合,如平台、水榭、水廊、旱船等,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花园里的水需要安静,但水源需要活的。比如苏州大师公园的大水池西北有一座曲桥,池水通过桥下的吉昌园延伸至小水沟,寓意无穷;同样,水池的东南面有一座桥,水向南越来越窄,似乎流得很远。拙政园中间的大水池,在它的南面和北面,也是这样的。南京瞻园有南北两池,苗晶堂西面有一条小溪与之相连,使池水活了起来。在无锡吉昌园,水池西边的巴音涧有一个泉眼,确实是水源,水池北端有一个进水口,好像是池水流出的地方。这种做法的例子数不胜数。

五、水景欣赏

园林水景设计要有听、看、懂的效果。或瀑声如雷,或微波拍岸,或溪水轻湍,或鸟鸣,都是在倾听;微风细,水面平;荷花出水,萧何如钱;鱼儿游浪,细草穿沙;曲廊高阁,归清倒影,此为景;在听观的时候,欣赏它的风情,观察它的意蕴,理解它的哲理,是一种默契。

比如寺庙园林太原晋祠,虽然地处黄土高原,但却以水景闻名。寺内有许多泉眼,景色由泉组成。在老泉流过的主厅圣母院大厅前,挖了一个池塘“鱼沼”储存泉水。游客来到这里,听着这里四泉潺潺,这就是“听”。这里有一句刻在石头上的诗:“潺潺是长波,湍流是激越。源源不断的来来往往,日复一日的滚滚,就是听春。鱼塘上有一座十字形小桥,形成一景,名为“鱼塘飞梁”。从桥上往下看,水清草绿,鱼儿在尖利的泉水和静谧的沼泽间游来游去。这就是“观”。从难老泉走下石阶,有一座依水而建的亭子。水面上有一条随碧波荡漾的石舟,上面刻着“不缚一舟”,寓意老子所说的:“巧者劳,智者忧,无欲者无求,若不缚一舟”。他还会让人想起中唐诗人魏的名句:“春潮带雨晚而急,野中无人渡舟”,这些都是“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