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大豆有哪些记载?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篇中说,轩辕帝为提振修德军队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弓五种”,分别是粟、秕麦、秕豆,由此可见,大豆是轩辕帝所种的。
根据长沙出土的汉墓文物中有大豆这一事实,说明2000年以前中国南方就已种植大豆。
据《宋史》记载,宋代江南闹饥荒,北方盛产的大豆种子从淮北等地运往江南种植。从西汉农学家氾胜之的《氾胜之》一书中可以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到处种植大豆。
除了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大豆原产于中国。山西省侯马县发现许多大豆颗粒。据测定,距今2300年,属于战国时期的遗物。那是黄大豆粒,重约65438±08克至20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出土的大豆文物。直接证明当时种植了大豆。
洛阳邵沟汉墓出土的2000年前的陶粮仓上,朱砂书写的“大豆万石”几个字是有用的。同时出土的陶罐上有“国豆一钟”的字样,反映了中国种植大豆的悠久历史。
此外,西汉初年长沙出土的马王堆墓中还发现了水稻、小麦、大麦、黍、黍、大豆、红豆、火麻仁等。
根据古代文献和考古文物,栽培大豆起源于几千年前的中国。大豆最早栽培于黄河中游,如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或长江中下游。
从商周到秦汉,大豆主要种植在黄河流域,是人们的重要食物之一。当时很多重要的古籍,比如《诗经》、《荀子》、《管子》、《墨子》、《庄子》都是一起提到的。
《战国策》说:“人所食,多为豆饭汤。”也就是说,用豆子做豆饭,用豆叶煮汤,是穷人的主食。
先秦时期,大豆还被用来制作咸豆豉,大同市就有经营豆豉1000石以上的商人,说明消费已经比较普遍。此外,大豆也被用作饲料。
到汉武帝时,中原连年灾荒,大批农民迁往东北,大豆传入东北。东北土地肥沃,加上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精心选择和种植,使得大豆在东北安家落户。根据氾胜之的记录,当时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占所有农作物的十分之四。
西汉以后,大豆的应用更加广泛。汉初用黄豆面做酱。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黄卷一石”四个字,就是今天黄豆芽的古称。
在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编撰的神农本草经中,也提到了黄豆黄卷,可能指的是早期入药的干豆芽。新鲜的豆芽将来会被用作蔬菜。北魏的贾思勰在《齐·姚敏书》中引用了古籍《诗经》中“千年制大豆苦酒”的方法,意思是苦酒就是醋,说明很早就用大豆做原料制醋了。
这些记载都表明,汉代以后,中国北方的大豆逐渐从蛋白质成为副食之一。
用大豆榨油大概是隋唐以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说“豆油炒豆腐好吃”,“豆油可与桐油同作尾灰”,这是关于豆油的最早记载。豆油以外的豆饼用作饲料和肥料。
明代群芳铺、天宫吴凯、清初布农书,都有用大豆喂猪、肥田的记载,但一般仅限于“豆贱之时”。
叶朱蒙在明末清初的《阅天下》中指出:豆有用,油烂,喂马灌溉田地,消耗数米。
可见,大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作物之一。
相传豆腐的发明始于汉代淮南王刘安。河南省密县大湖亭东汉墓出土的刻线砖上有制作豆腐全过程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