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历史课件三篇。
第一条知识和能力:
基础知识:1。重点:西周的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
2.难点: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运用史料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思考,初步培养高一学生以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方法和流程:
①小组讨论:前后桌各有一组。选择一个组长,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为演讲做准备。(2)解题分阶段进行。高一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各组讨论,随时发现高一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题的针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高一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几千年前就有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和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了解宗法制度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教授新课:
一、单元前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中国的国家机器是如何运转的呢?在本单元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国家机器的运行系统,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朝代:(理清朝代,让高一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察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要关注其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等等。本单元分四个阶段来概括不同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演变和影响,向我们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走向。
第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引入新课: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开始,高一学生可以讲述引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据说很久以前,黄河泛滥,淹没了庄稼和房屋。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舜派鲧去治理洪水,但是鲧并没有驯服洪水。坤之子于自告奋勇,继续治水。他改变了父亲的做法,通过开渠排水、疏浚河道,将洪水引入大海,从而造成了洪水。在十三年的抗洪中,于“三过家门,不入。”也是因为治水有功,被舜通过退位制度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于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根据断代工程,科学确定夏的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00年)。
问题:请看教科书中于霞戴王冠的插图。此时于霞发生了什么变化?此时,于霞因其强大的权力,已经从部落联盟的首领变成了夏王。(比如禹在位的时候,禹已经有特权了。相传一个部落酋长因为开会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经在行使国王的权力了。)冠是古代皇帝戴的高帽,圭是古代皇帝举行仪式用的玉。
1,王位世袭制
退位制度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一种制度,“选贤任能”问题:成为夏朝国王的大禹会继续实行退位制度并选举继承人吗?
材料分析: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构成国家的一切政治军事要素都已具备。国名叫“夏”,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他的儿子杀了易,登上了王位。从此,“退位”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谈》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退位制度选伯夷为继承人,但并没有赋予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齐,齐杀了易,继承了王位。这说明中国原始社会的退位制度已经被皇位世袭制度所取代,中国社会也从“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
给高一学生提供两份材料,可以对比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和阶级社会的“天下为家”:材料一:天下为公,选拔人才和能力,讲求信任与和谐;老朋友不仅是亲人,还是独子。
让老有所终,老有所强,老有所用,老有所强,老有所寡,老有所孤,老有所残。
材料二:当今大道隐,天下为家,各家亲,各子为子,货为己。成年人认为这是一种天赋,而郭城·苟池认为使用它是一项工作,士兵们从它开始。于、唐、文、吴、、等,皆在此之列。
需要注意的是,皇位世袭制不仅仅是指儿子对父亲的继承,还包括兄弟姐妹和这种形式。
2.夏商行政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为例。在中央政府中,统治者为王,大臣贵族参与商王决策;卜、朱、石负责占卜、祭祀和记录朝代大事;武官司掌管军权,各官职的主要职能非常明确。在地方上,商朝有很多国家,国家的领导人都被商王封为“侯”和“伯”。他们在对方国家有一定的统治权,同时对商王忠心耿耿,定期朝贡,朝见,奉命征服。(这个可以结合高一学生比较熟悉的商朝疆域图和神榜,以周文王被封为西伯侯为例,高一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046前,陕西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建立了以濠井为中心的西周。西周强盛的时候,控制的地区比商朝还多。
材料描述:“夏以来我在后稷,魏、钱、瑞、齐、毕以来我在西。及吴之王、蒲鹄、商,选之,吾东土也;巴、蒲、楚、邓,吾南土也;肃申,颜,伯,我北土也。”
西周控制的地区西起甘肃东部,东至海滨,北至辽宁,南至长江。那是一个三代中国版图的朝代。
情境设定:对于如此庞大的王朝,作为周王,如何有效统治?(西周疆域图)
1,西周的分封制(“分地封侯制”)(武王始,周公续)
(1)数据包的用途
要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族筛周”,二是要防止商遗民造反,三是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扩张的疆域的需要。(最根本的是巩固统治)
情景设定:如果我是周王,应该怎么包?(分封制的对象在《周代封建诸侯分类示意图表》中有说明,可以认定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分封制,同时可以结合地图描述一些英雄的封地。)
(二)分封制的内容(周王与地方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①武王将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皇族、上一代的英雄和贵族,建立藩属国保卫皇族。(2)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履行守地、随战、朝贡、朝觐的义务。(例如,周成王和周康王是盟军总督,周昭王巡视南方。)(3)被加封的诸侯在自己的政府中重新加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封制也是建立宗族的等级制度,皇帝-总督-大夫-士子,不再是分封制。)
(3)分封制的影响:当皇室同姓贵族的后代、建功立业的异姓贵族以及前朝贵族被分封到各地成为亲王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周是不是真的想巩固自己的统治,扩大自己的地盘?(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高一学生充分了解分封制带来的影响,高一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
老师总结:了解分封制的影响,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的强大与诸侯国的强大成反比。周王室强大时,可以保持对诸侯国的威慑力,通过诸侯国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的权力削弱时,诸侯国的独立性就会增强,周王的统治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其次,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巩固周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明显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2.西周的宗法制度
问: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的皇室贵族?同姓皇室贵族与纣王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有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对周代同姓贵族的政治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实际上,由血缘关系形成的西周家庭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它与封建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宗法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宗族法。它直接从原始社会的宗法制度演变而来,通过规定氏族等级制度,确立和巩固父系父母在自己氏族中的地位,最终确保王权的稳定。
(2)内容:长子继承制,其余儿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络;它是封建制度的外部和内部(其中长子继承制是一个特征)。
(3)影响:建立一套完整的分配和继承制度,有助于团结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加强王权与家族、国家的融合。
在早期的国家制度中,宗法制度是核心,分封制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选官制度是基本方式。
内容提要:夏商周时期,皇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度通过血缘关系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而分封制则确保了纣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相互渗透,维系着西周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第21章,教学目标
1,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被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使中国从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点和难点
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重点。
2.关于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些术语很难理解和掌握。
第三,教学过程
介绍:用“火柴”等日常用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析中国社会如何打开国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鸦片战争的起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冒烟引起英国不满。
根本原因: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材料,将中国沦为其殖民地。
鸦片战争的过程:
1,1840,6-1841,1(定海、大沽、粤战;所谓“穿鼻草之约”;英军占领香港岛)
2,1841,1-1841,5(粤战;广州和约;三元里康英)
3,1841,8-1842,8(厦门,浙东,长江大战)
战争失败的原因:
1,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朝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政治昏暗,矛盾激化,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技落后,财政拮据,军备松懈,兵器低劣。封建统治本身就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连本阶级的有识之士都觉得自己面临“世界末日”。在这种情况下,对外防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统治集团是昏庸的。“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小矮人。”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各级决策者失误频繁,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应对战局的效率低下。两年战争期间,同样的决策失误到处重复。这既是清政府造成的,也是清政府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情况下,英国的优势得到了展示和发挥。
《南京条约》的内容:
1.宣布战争结束。两国关系从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允许英国派驻领事馆,允许英国商人及其家属自由生活。
3.赔偿。清政府向英国支付赔款21万银元,其中烧鸦片600万银元,英国费用1.2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300万银元。款项分四年付清。未按时足额缴纳的,视为每年100元加收5银元利息。中国付给英国* * * 2100万西班牙银元(赔偿以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
4.切割土地。为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江河岛屿,割下香港岛。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独立贸易制度,允许英国商人和中国商人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的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经济独立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对其领土、领海和司法的主权遭到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的特权,疯狂地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瓦解。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四,黑板设计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2.《中英五港贸易宪章》与《虎门条约》
二、中美王霞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第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第三条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柯立芝的繁荣”、打击资本主义的大危机、影响深远的新政三个部分。
学习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1929-1933经济危机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大经济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进程。而罗斯福新政则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不仅保存和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且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因此,这门课程在现代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业情况分析:学生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世界历史接触很少,需要更多的史料帮助他们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和事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针对本课的难点问题,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的日历
史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现象,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总结1929至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总结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效果,探讨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充分认识国家经济干预政策对西部开发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内外各种史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理解历史现象。
分析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勇于面对危机、克服困难的精神。
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焦点:1929到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全面客观理解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播放央视公益广告《读书——主持人》视频。
老师主动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品味和文化素养。阅读丰富的史料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今天,我们都来通过阅读课了解一下罗斯福新政。
让我们和老师一起快速浏览一下教材,看看* * * *中包含了哪三个小标题:
师生阅读1。“柯立芝繁荣”;2.打击资本主义的大危机3。深刻的新政。
投影显示学习目标和难点(略)
二,新课程探索
独立研究
1.阅读教科书第33页上的小字。回答:柯立芝的繁荣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
2.自学教材33-34页总结了1929-1933经济危机的特点。
3.阅读教材35-36页,总结罗斯福新政涉及的领域、措施和影响。
(二)自学测试,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和强调。
一战后国际环境相对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一度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矛盾呢?
投影显示自学测试1:柯立芝的繁荣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
学生的回答
教师指导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产品的大量积压,最终导致库存锐减,企业倒闭,部分大股东瞬间亏损。
在老师的指导下,6月5438+0929+00.24美国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什么特点?
投影显示自学考试二:总结1929-1933经济危机的特点。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回答学生。
老师们带领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迅速蔓延,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让我们阅读以下史料来探讨“经济危机的影响”
投影显示反映经济危机影响的历史数据。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角度解释“经济危机的影响”。
教师主导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乃至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害的是美国,灾难性的美国在这个时候迎来了3xx总统大选。胡佛和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竞选主题。
投影显示胡佛和罗斯福的竞选画面和竞选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活动主题。
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
学生活动投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会增加一集,用投影的方式展示罗斯福的一生,然后阐述你最欣赏罗斯福的什么。
学生的自由言论(略)
老师通过材料引导我们了解罗斯福执政时遇到的棘手问题。
罗斯福总统是怎么解决的?
投影显示了美国在危机中面临的问题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老师指导我们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来总结一下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学生活动的小组讨论
老师们强调,新政的特点在于摒弃了美国所信奉的传统“自由放任”政策,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终使美国成功渡过了危机。
老师引导我们了解新政后的美国,通过材料总结“新政的影响”。
投影显示新政后美国社会发展的数据。
学生活动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总结了新政的影响。
老师引导新政的效果有目共睹。新政不仅拯救了美国,也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更重要的是,他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二战后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广,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新政在这方面能做到“完美”吗?应该如何全面客观地理解「罗斯福新政」?
师生交流园的扩建和延伸
投影显示
在美国,从来没有另一个人比我更相信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私营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濒临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也就是罗斯福政府)拯救了它。罗斯福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激进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老师指导问题1。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吗?
如何理解“新政依赖于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新政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吗?
3.罗斯福新政的精髓是什么?
投影显示全面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数据
教师引导中国当前改革的深化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从成功的改革案例中吸取哪些教训?
三。以史为鉴:改革之路的探索
列宁新经济政策投影:参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引导。
老师的启示:开阔国际视野,取长补短,不断发展进步,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老师引导我们运用大量的内外资料,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关键知识。让我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来梳理一下这节课的内容,以便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4.知识分类和课堂总结
投影显示学生根据板书梳理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