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戏的起源
凤台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是一部剧目短小精悍、音乐清脆明快、表演细腻优雅、服装道具轻便的小剧。它发源于太行山和顺县凤台村,活跃在晋中东部山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凤台村(旧称山头)位于县城西4公里处,北临凤凰山,南临梁玉河。在村子的东面,有一个名为“青岗寺”的景点,村里的“雨荷路”从东到西贯穿其中。这里风景优美,被誉为“丰台外星人”,是和顺十景之一。1914重修和顺县志,赞诗《凤台异族》;
张在山,张在水,崇刚如冯。
初时风松萧萧戏,草露诗吟。
在白天的前半段,朱霞更加壮丽,云层帮助初升的太阳移动。
我在邓旧时代的时候,想操凤凰,去西方长天是不可想象的。
凤台村不仅以其宜人的风景而闻名,还以其丰富多彩的戏剧艺术,悠扬的道教音乐和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工艺如刺,雕刻和杂耍而闻名。这样的自然文化环境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戏曲的繁荣为凤台人提供了施展才华、赢得荣誉的场所。
凤台戏因形成于和顺县凤台村而得名。
据记载,“凤台戏”是由说唱“西厢乐”发展而来的。相传明末清初,一位陈姓商人从南方来到和顺县,以卖笔、墨、纸为生。后来结婚生子,定居凤台村。闲暇时,他经常给村民们敲“西厢乐”。用的曲调都是江南民歌。起初只有音纽斯、茉莉花、张生和莺莺等南汉民间曲调和歌词片段,以口头说唱为主,形式和音乐简单。当地老艺术家的回忆:民国初年,当地有个叫陆的艺术家,家里有一份凤台戏的手稿,用麻纸包着,上面有30多个凤台戏,后来遗失了。
民国初年,凤台戏已经形成。一是有了成熟的剧目,故事形成了完整的情节;二、业已形成,有命、丹、丑行,命已分老生、小生、髯生,丹已分老旦、小丹,亦有青衣、丑旦;第三,表演形式多样,有本剧、折子戏和歌舞表演。有的一剧一曲,有的不止一剧;第四,出现了业余社团,尤其是自助班。如清末民初的“汕头山小红热班”,冬教戏曲,春演,每年都组织活动。凤台村周边的村子每年都会邀请他们来村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