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用十进制之前什么十进制有用?

首先,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十进制是中国的一大发明。最迟在商朝,中国已经采用了十进制。从已经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们已经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来记录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虽然这些记数字的形状在后世有所变化,成为现在的书写方法,但记数法从未中断,并日臻沿用和完善。十进制记数法是古代世界最先进、最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约瑟所说:“没有这个十进制,就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统一世界。”

大地湾仰韶晚期F901房出土了一批陶器,主要有泥槽形条盘、带细沙的长柄麻花耳铲、泥单圈耳畚箕、泥盖深腹壶四件。条形圆盘的体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纸的自然纹理体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筐形纸的自然纹理体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个深腹罐的体积约为26082.438+0立方厘米。

可以看出,除了簸箕抄是铲抄的两倍之外,其他三块的关系都是十倍递增的。这些度量衡的发现,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十进制的起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古巴比伦的记数法虽然有价值体系的意义,但是用的是十六进制,计算非常复杂。在古埃及,只有一到十两个数字符号,一百到一千万四个数字符号,而且这些符号是象形的,比如一只鸟代表十万。

古希腊因为几何学的发达,鄙视计算和落后的计数方法。它使用所有的希腊字母来表示从一到一万的数字,如果字母不够,就通过添加符号来补充,例如' '。古罗马采用累计法,如ccc为300。

古印度既有字母,也有积累法,直到7世纪才采用十进制,大概是受中国的影响。印度——现在普遍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和记数法,是在十世纪才传到欧洲的。

在计算数学方面,中国在商周时期就有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经相当完备。其中,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格”出现在春秋时期,堪称先进的十进制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相结合的结晶,是其他任何记数法和语言都无法产生的。

从此,《九九歌》成为数学普及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它的变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从“9981”到“224”,现在是从“一为一”到“9981”。

之前有用的十六进制是计数,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半斤。

扩展数据

历史

有学者认为,一万多年前北京周口店穴居人遗址出土的骨管,用一个点来表示,两个点并排站着代表2,三个点并排站着代表3,五个点排列在两个以上三个以下代表5,一个长方形可能代表10。我国著名数学史家、国际科学史研究所通讯院士李迪教授认为,洞穴中人体骨管的符号是“一个小数的想法”。

另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青海乐都县刘湾出土的1000多块新石器时代骨碎片,发现它们分属马厂、半山、齐家和新店四个中国文化类型。骨片长2-2.4厘米,厚约65438±0毫米。骨片上有刻痕,少一个,不超过八个,每个骨片上的刻痕不超过十个,所以他们认为新石器时代已经加了,小数。

另一位学者认为甲骨文的中横代表1,两横重叠代表二,三横代表三,四横代表四,X代表五,“人”的形状代表六,十代表七,“)(“代表八,“九”已经是九;|代表十,|||代表二十,|||代表三十,||||代表四十;另外,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0,...9000,65433.商代的甲骨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十进制”。

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一把安阳殷墟出土的象牙尺,长15.78厘米,分为十寸,说明中国商代的十进制在长度上已经使用了好几次。

中国周代的金文继承了商代的十进制,并取得了重大进步。十进制符号有十、百、千、万、一亿,如西周金文“斩鬼面”...而俘虏33811人”、“吴王出征,用230俘虏3亿人”,就有点数了。

比如《擒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写成“三满XX”,第一个“满”是青铜器铭文中的“百”,后两个XX是五十五,省略了“十”,出现了位置的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金文铭文的铭文里还有分数。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严格的十进制记数法,用null代表0,九九表

大约在公元前3400年,古埃及有十进制记数法。但是这个十进制没有比特值的概念。

吠陀时代之前800年的印度礼经文献中的绳经,包含了大量分数的应用,但没有证据表明此时的字符计数系统是十进制。

公元前500年,古典希腊的阿提卡数是十进制。

公元前300年,印度梵天粉丝数量为小数。米堡球迷没有小数值的概念。

巴基斯坦出土的古印度巴克沙里手稿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包含0的“真正的”十进制,但其确切时间存在争议。

百度百科-十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