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海岸的敦煌经历了什么?

在100多年的历史中,莫高窟的石窟被10多个朝代的许多统治者不断地修复、更新、坍塌和破坏。总的来说,它在冰下经历了几个阶段。(1)前期。十六国时期是敦煌莫高窟的诞生时期。

公元366年,前高僧乐福在鸣沙山的崖壁上揭开了莫高窟艺术的第一页。这一时期的石窟内容主要是弥勒佛、禅修佛和佛教。他们沉思,俯视,为下界服务,很有时代特色。北魏是石窟艺术大发展的时期。

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河西地区,设敦煌镇。这一时期的主要石窟是“宝塔寺”(或“智提”)石窟,顶部呈人字形,中央有塔柱。壁画除了本生故事,主要以千佛洞为主。西魏的灭亡

现存的北周石窟内容丰富,描写精美,揭示人物的艺术手法多样,在技法上富有探索精神,为丰富石窟艺术的表现能力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探索(2)鼎盛时期。隋朝的两位皇帝,文帝和杨迪,都信奉佛教,并把佛教作为国教。

隋文帝隋文帝还下令全国所有破坏佛像的人都视为“恶”,增加了石窟造像的威严,使佛教迅速传播开来。唐朝贞观十六年(646年),翟思远家族修建的第220窟落成,是莫高窟艺术的里程碑。

武则天时期,由于她对佛教的深厚信仰和在西域的不断用兵,从上到下为佛教和石窟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T会基础,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前代。神龙元年(705)至建中二年(781),是唐朝的盛世,也是由盛转衰的时期。

为了维护西北地区的稳定,唐朝大大加强了河西的治安力量,仅玉门、安西、敦煌就驻军1。45万人。当时将军、禁卫军、军事使节出兵西域,都带着许多文士、诗人、歌手、舞蹈家、医生、占星家、画家、织布工等兵役人员。

由此,内地的新画风、新技法在莫高窟得到了直接的体现。莫高窟唐代中期被称为吐蕃时代。吐蕃时代精美细腻的壁画造像是盛唐艺术的发展。精美的笔墨,准确生动的线描造型,应该是唐代艺术深入发展的成果。

唐末发掘的莫高窟有60个,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吐蕃时代有些不同。首先出现了大规模的“老杜叉斗圣变”,这是沙州人推翻吐蕃统治的喜悦的直接反映。其次,《维摩诘经编》中的吐蕃赞普形象从壁画中消失。

第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汉族世家大族的妻儿在变迁中取代了花里胡哨的人物。(3)消退期。五代莫高窟的艺术风格是晚唐的延续。五代壁画粗旷,特别注重笔墨和色彩的组合效果。所谓“焦墨略染之”的画法被广泛使用。

莫高窟西夏早期的做法是重建前代洞窟,其画风受甘州、西州回鹘画风影响较大。壁画218上的人物造型和装饰图案与博子溪石窟非常相似。

元朝的统治者也信仰佛教。当时萨迦的金刚乘风靡全国。因此,莫高窟现存的元代石窟几乎都属于风格各异的金刚乘藏派。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后,甘肃酒泉西部的嘉峪关被封闭,繁荣了近1200年的敦煌莫高窟艺术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