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族主义也指民族独立运动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以民族特性看待人类活动。因为民族已经成为国家结构的主流,政治学(和媒体)倾向于关注这些极端类型的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
梁启超是中国第一个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人。(1902)他发表了《论民族竞争的大趋势》,明确指出:“今天要救中国,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先建设民族主义国家。”
孙中山先生还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在大清帝国,民族压迫赤裸裸地暴露在被奴役的汉人面前,越来越多的汉人觉醒了。但最后“三民主义”变成了“新三民主义”,民族变成了民族共同体,可以说是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消失。
1900之前
从1815到1870,各个独立的公国逐渐统一为意大利国家。大多数民族主义理论认为欧洲是民族国家的起源。虽然有争议,但一般认为现代国家始于1648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该条约在威斯特伐利亚开创了一个系统的国家,即相互承认主权和领土。签约国如荷兰联合省被视为民族国家,但在德国没有对等,尽管神圣罗马帝国当时几乎拥有所有德语国家。1648年,大部分欧洲列强都不是民族国家。另一些观点认为,拿破仑发起了民族主义,并使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程度。
很多人,但不是所有人,认为民族国家最重要的转型起源于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自浪漫民族主义以来,民族主义积极分子在欧洲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中有些是反对大帝国的分裂主义者,有些则寻求统一和分离分散的领土,如德国和意大利。这些运动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文化,并取得了成功。19年底,大部分人接受了欧洲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并认同其中一个民族。一战后奥匈帝国和奥托帝国的崩溃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根据标准观点,在19世纪之前,人们有地方、区域或宗教忠诚,但没有国家概念。典型的欧洲王室统治的王朝国家,如果高于地区忠诚度,就是统治家族拥有的君主制。一个王朝国家可以通过王室联姻获得土地,却通过分割继承失去土地——现在看来很可笑。在古代,古希腊将所有非希腊人称为野蛮人,但希腊各城邦之间经常为争夺统治地位而相互争斗。民族主义引入了各民族明确领土范围的概念,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主张其他民族的土地。原则上,民族国家不寻求征服敌人和夺取土地。然而,民族主义活动分子很少就边界划分达成一致。随着民族主义活动家的崛起,它也给欧洲带来了领土争端。
民族主义运动也决定了19世纪的欧洲政治。在民族是帝国的一部分的地方,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也是反抗以前专制的斗争;民族主义本身在民族国家巩固了以前君主制的地方,比如西班牙,已经变成了一股保守和保皇派的力量。民族主义运动大多始于对抗现有的安排,但在20世纪,也有政权认为自己是民族主义者。
19世纪民族国家起源的标准理论是有争议的。其中之一在于南美人的独立斗争和美国独立革命先于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有些国家,如荷兰和英国,在19世纪之前似乎就有明确的民族认同。意大利的统一是基于种族/语言的民族主义运动的一个例子。
20世纪的民族主义
19年底,民族主义的概念传到了亚洲。在印度,民族主义正在鼓励英国统治的终结。印度20世纪的民族主义与甘地关系密切,很多地方领导人都参与其中。在中国,民族主义引发了现代国家的建立,这种信念与过去的帝国主义观点不相容。在日本,民族主义与日本例外论结合形成帝国主义,就像极端民族主义通常导致帝国主义一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新成立的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受到美国对抗古帝国的启发,也因为法国希望将德国和奥地利孤立成一系列托管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导致了多民族帝国的解体(奥托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帝俄也因此失去了土地。以伍德罗·威尔逊的14点和平原则为基础的《凡尔赛条约》,企图承认使欧洲大部分地区分裂成许多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原则,美其名曰“维持和平的企图”。但是多民族多民族的国家依然存在,出现了两个多民族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占人口43%的捷克控制了一切)和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启了建立民族国家的新浪潮,这是战前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造成的,战后欧洲殖民帝国主张独立。最戏剧性的非殖民化发生在非洲,从欧洲殖民禁令到民族国家。其中有几个是符合欧洲“一个种族,一种语言”和固定领土的理想的。没想到,最符合这个标准的索马里解体了。
苏联解体导致1990年前后欧洲意外的民族运动复兴,使得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近代史上第二次独立。
20世纪下半叶,出现或表现出民族性和民族主义的弱化。欧盟似乎已经将其权力从国家转移到了次国家和超国家层面。那些批评全球化的人通常求助于民族认同、情感、文化和主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等自由贸易协定,随着贸易市场的不断国际化,似乎损害了国家经济,导致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复兴和对全球化负面因素的激烈抗议(见反全球化)。
并不是所有的反全球化活动家都是民族主义者,但民族主义者坚持鼓吹民族主义是为了跟上潮流。民族主义政党不断赢得选举,大多数人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而全球化和欧洲联邦制并不完全与民族主义对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中国民族主义理论家已经清楚地表明,通过鼓励国际和多边组织进行贸易,中国的国力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曾经,加泰罗尼亚自治派和威尔士民族主义的权力中心支持强大的欧盟,希望分裂的欧洲能够约束现有的民族国家。然而,随着欧洲怀疑论在整个欧盟蔓延,这一改革不再被提上政治日程。
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运动,旨在为一个社会群体寻求和维护自主性和个性。他们中的一些人期望民族主义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根据美国学者路易斯·斯奈德的研究统计,近代以来至少出现了200种不同含义的民族主义。因此,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总结说:“对爱国主义、民族和国家主义的历史和属性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在任何语言中都是不存在的。”他进一步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人民)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一词是指包含在实际历史进程中的理论、原则或信仰;(3)民族主义是历史进程与政治理论相结合的具体政治行动;(4)民族主义是指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任何其他对象。可见,西方近代诞生的“民族主义”,就像“民族”的术语、概念、理论一样复杂。围绕“民族主义”起源的讨论,西方学术界通常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民族主义”是近代的政治现象,所以对其“起源”的寻找不能从近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前近代)找到,因为从欧洲近代以前的历史时期的阶级、职业、语言、地理等历史现象来看,国家都是“民族”这一命题被称为民族主义起源的“现代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古代,一路传承到现代。古代社会的凯尔特人站在一起勇敢抵抗朱利叶斯?凯撒领导的罗马军团是古代典型的“民族主义”抵抗运动。这个命题被称为民族主义起源的“原始主义”。一般认为,“民族主义”的极端形式是“国家主义”(将国家作为政治、社会和经济单位的权威放在首位的思想和理论)。“民族主义”的极端形式是极端民族主义。
现代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法国神父奥古斯丁·巴洛(Augustine Barlow)在1789年首次使用“民族主义”一词,指的是推翻封建帝制的一种社会力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西方民族主义发生在19世纪初,即拿破仑对外战争第二阶段的“侵略战争”期间,在法军的铁蹄下,欧洲各国反侵略、反统治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民族主义思潮应运而生。金印认为,1836首次将“民族主义”一词定义为“民族感情”的一种形式。"民族主义是19世纪初在欧洲发明的一种理论."“简而言之,这一理论坚持认为,人类自然地被划分为族群,而这些族群通过特定的可识别的特征被人们所认识,政府的唯一合法形式是由族群统治的政府。”事实上,这些主张大多掩盖了民族主义的暴力内涵,民族主义本质上是排外主义和扩张主义。
总之,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对外扩张主义可以说源于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荷兰、瑞典这三个欧洲新霸主的崛起,既是经济、军事繁荣的结果,也是国家认同的象征。与此同时,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也相继获得了这种民族独立国家的地位。当时西欧形成的这种独立的民族国家,大多被称为“主权国家”,其特点是民族与国家的同一性或国民与民族的结合,所以也被称为“民族国家”,具体表现为一种“民族的公民模式”或“民族的人民模式”。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这些“主权国家”带着对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厌恶和蔑视,以基督徒和“民族国家”的双重名义向世界宣战,用大炮说话,强迫古文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是扩张主义在民族主义中最初的外在表现。同样,当今学术界的一些学者(尤其是日本学者)将“民族主义”翻译或视为同时是“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起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所包含的进步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族自治运动”,是反抗民族主义中反动的排外主义和扩张主义的结果。“正义战胜邪恶”是人类社会的法律原则,所以各国的独立运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很自然的,这符合天意、法律原则和民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