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镇的历史遗迹
梅山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为全球古生代和中生代地质划界标准所在地的世界地质和古生物圣地“金钉子”就坐落在其中。英山古寺位于木鱼山区,始建于五代侯亮开平时期。这里干净肃穆,香火渐盛,衣装渐浓。杭郊岭,古驿道,江浙分水岭。是一个很有气势的军事关隘。历史和自然景点,如景辉亭,社湖亭和武士郎是众所周知的。这里有白仙洞山风景区,宝卿有国际“长兴石灰岩”保护区,温塘村是江浙军区的旧址,现辟为纪念馆。纪念馆内移出了部分粟裕的骨灰,放置了一尊粟裕的塑像,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英山寺
英山寺位于梅山镇新安村。它创建于五代侯亮开平时期(907-911),被称为饶毅教院。宋平二年(1063)改为应山寺。唐代高僧皎然在《古珠山行记》中写道“大寒山下叶将生,小寒山下叶始卷”,诗中的“大寒山”就是应山寺所在的大安山脚下。此寺位于江浙沪皖三省交界处,景色无与伦比:翠竹浓荫,古银杏高大伟岸。令人惊讶的是,寺庙背靠大安山,形似弥勒佛;对面是一座木鱼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两座山被寺庙围在竹荫下,古朴庄严。看着一片宣扬佛法的天然净土,真的是“即使看不到寺庙,叹息时也能闻到梵音。”许多文人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路过新山重恩寺,景山公园应山寺稍作休息,欣赏古寺风光。当代大作家巴金和郭沫若分别到景山公园考察煤矿工人的生活状况和军阀混战时,都曾参观过应山寺。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应山寺历经沧桑,一次又一次的被废弃和重建。元末(约公元1370年)毁于火。到洪帝时(公元1389年),又重修了应山寺。当时有100多个厅室。这座寺庙在“文革”中又被破坏了,房子都没了。改革开放后,实行党的宗教政策,于1999年3月经政府批准开办了英山寺。近年来,广大护法尽心尽力,十方鼎力支持,寺院逐渐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