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是谁,为什么利玛窦的墓在北京市委党校?
利玛窦是谁?为什么利玛窦的墓在北京市委党校?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和研究中国经典的西方学者。作为一名西方僧人,他用中文写作传播天主教教义,结交中国官员和名人,传播天文、数学、地理等西方科技知识。他的著述不仅为中西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日本和朝鲜半岛各国了解西方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北京的旅游交通地图上,西二环阜成门外二里沟路南的旁边,有几个醒目的大字标注着:利玛窦墓。确切地说,利玛窦的墓位于车公庄大街以南的北京市委党校大院内。在绿色的庭院中间,有一片墓地,周围是透明的砖墙。南墙中间有两扇灰铁花门,墓园里种着几棵翠柏。
这是20世纪50年代建校时特意保留的。1984年5月24日起,这些不知名的墓碑升级为市级保护文物,散落在这个花园般庭院里的自由散置的墓碑被集中规划成一个被植被环绕的小墓地。但是,即使是每天在党校大楼上班的人也不会。我不一定知道。党校保安队指出是在南方。果然,在南边,有一个小小的农家乐,60多个墓碑锁着。没有守墓人,扫墓人也很少。即使在每年的清明节,也很少有人去扫墓。你必须在有人打开墓地大门之前提前取得联系。好在陵墓的墙壁不高,是瓷砖砌成的。南墙中间的两扇灰铁隔栅门不过是几根铁条,站在外面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眼望去,墓地里有几棵粗壮的柏树。三块白色大理石石碑并排立在正面。虽然是外国传教士的墓地,但是入乡随俗。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墓碑上放着一条粗壮的龙身,正好是额头上龙雕图案的中心。上面刻着代表天主教会的十字会徽,表明墓主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方形蝉碑中间的头部高2.7米,宽0.94米。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纪念碑的中央是耶稣会士巩俐的墓。
右边的题词写着:李老师怕马斗,号西台,大西洋意大利人。我从小就是一个真正的瑜伽士。我第一次加入中国传播教育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我于万历庚子年来到首都,于万历年死于耿旭。人间59年,社会42年。纪念碑后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砖墓,灰身黑顶,圆形拱门。
在墓地的入口处,有高大粗壮的松树和两棵茂密的竹子。门内外的绿草散落了一地,有时还夹杂着紫色和蓝色的野花。它安静而孤独。他们活着的时候,这个地区是一片荒地。明清以来,利玛窦第一个经皇帝许可,将其建立为外国传教士的墓地。
墓的东面是费迪南德·南怀仁的墓,西面是汤若望的墓。
二
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与外界只有两次大规模的接触,一次是魏晋以来的佛教,一次是明清时期的天学。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欧洲人很少,人们知道的只有凯尔波罗和利玛窦。在他们之前,欧洲并不了解中国,在古代和中世纪,中欧之间几乎没有直接接触。欧洲人知道东方的Si。
利玛窦是将西方宗教和西方学术思想介绍到中国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创始人。他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不仅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和科学知识,还向西方介绍了有关中国及其历史文化的知识。这位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度过了余生。利玛窦的前半生很简单。1552年6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中部教皇博南科纳马塞拉塔城,9岁入耶稣会学校。十年后,他加入了罗马的耶稣教会,志愿去远东教书。1982年8月,他抵达澳门,开始了在中国近30年的传教生涯。
目前国内很少有人知道利玛窦是谁,但在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名气越来越大。可以说,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虽然他不是中国第一位传教士,但作为中国近代基督教会的先驱,他是一位成功地将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传教士。他是把西方文明嫁接到中国古代文明脊梁上的第一人,也是把中国介绍给西方的第一人。他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世界文化中,中国文化是封闭发展的,没有外来文化的干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君主专制的国家。皇帝和朝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和傲慢。他们把自己当成中国的平台,把中国当成世界的中心,从而否定其他国家的尊严和权利。再加上中国的官员都是读孔子的官书,自然倾向于排外。那么基督教如何才能在中国立足呢?利玛窦的前任沙贝罗没有。连中国都进不去。利玛窦和所有外国人一样,被视为囚犯,受到歧视。利玛窦在无望的职业生涯中,总结了传教失败的经验,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根深蒂固、极难撼动的古老文明,认识到中国有一个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文明,所以不得不采取不推翻一切的措施,不必一开始就急于传教。在平等的基础上,他穿来自中国的衣服,吃来自中国的大米,并真诚地研究中国文化。他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言的西方学者。他向欧洲介绍了四本孔子和中国的书。
利玛窦越来越精通中国语言,这使他如鱼得水。他在中国学习美国的法律和习俗,在中国夜以继日地学习美国古典文学。利玛窦由衷地赞美中国,孔子,中国的科技。他认为,中国不仅在道德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天文学、中医和数学的许多分支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对中国的热爱,加上他温和的性情,与贵族官员和杰出的学者的友好交往,结交了许多上流社会的朋友,赢得了中国上流知识分子甚至皇帝的支持。明朝90%以上的内阁官员都与利玛窦有交往。利玛窦是一位学者。他在罗马学了几年数学,接受了良好的数学训练,把欧洲的几何介绍到中国。除了精通数学,他还研究过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和机械技术。他甚至为中国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利玛窦交出地图时仍心有余悸。如果中国不是中心,而是占据很小的地方,会不会遭到中国人的反对和攻击?我没有。不要指望中国人看地图会傻。他们曾经认为中国是世界。当他们看着地图时,他们意识到中国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它是如此之小。利玛窦美国地图在中国重制12次,万历皇帝未能放下。他每天晚上睡觉前看地图。利玛窦给中国带来了棱镜、钟表,连同一张地图,成为他成功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
三
利玛窦,意大利人,1552,马其顿塔城人。265,438+0岁加入耶稣教会,23岁在罗马接受宗教教育。他师从名师学习文学、法律、神学,同时学习几何、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青年学者。1980年成为神父,两年后去澳门学习中文。583年,另一位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住在广东肇庆。为了适应当时佛教在中国的流行,他剪了头发,换了衣服,自称和尚,并把住处命名为华贤寺。为了更好地传教,他向来自中国的游客展示了他从西方带来的编钟、三菱镜、书籍和自制的天文仪器,以及手绘的世界地图。在中国和各种各样的人一起服务,就是先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再去传教。
就这样,他在肇庆发展了80名信徒。595年,利玛窦从韶州北上,定居江西南昌。他广泛结交官员、儒生和皇族,与他们谈论天文、地理、哲学和神学。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是他的好朋友。他们一起翻译了最初的拉丁几何。利玛窦把拉丁文翻译成中文,由徐翻译,反复修改。于1607在北京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翻译的自然科学著作,对我国数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专业术语今天仍在使用。当时有个叫伊美的太监,曾经问宰相叶文忠,为什么这么多外国人来中国,自古就没有人安葬,所以比利玛窦还独立。叶说,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客人能比得上利玛窦的道德和学识。不说别的,光是一个几何学就足以得到一个埋葬的地方。597年,利玛窦被任命为中国基督教传教会会长,并奉命以北京为永久居住地。公元600年,利玛窦以朝贡实物的名义来京,次年获准在明神宗朝贡神灵。北京第一座天主教堂建于玄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