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什邡市山茶花的历史

一、茶花栽培历史的探索

山茶花是原产于东亚的亚热带森林植物。自被选入园中种植繁殖以来,因其姿态婀娜、花朵鲜艳、凌寒开放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与其他传统花卉相比,茶花是传入园林较晚的树种,所以历史记载并不全面。宋代徐志忠的茶花诗中只记载了8个品种,明代王的《群芳谱》中只记载了28个品种,清初李的《茶花谱》中记载了48个品种。至于其最早的栽培年代,国内90年代以前的资料只能追溯到唐代(公元860年左右)段的《酉阳杂记》中,记载为“山茶如海中石榴,贵州、四川亦有。山茶叶似茶村,高者不止张玉。花又大又满,十二月开。”近年来,《茶香专刊》出土了隋代杨光《宴东厅》中“海柳满慰,山樱未飞”的诗句。山茶花,古称海柳、抗寒、曼陀罗,其品种大多先于野樱、樱花开花。因此,中国栽培山茶花的历史应推至隋代及隋代以前,即公元600年以前,比日本引种山茶花早100多年。

四川栽培山茶花的最早时间,根据《酉阳杂语》一书的日期,应该是公元860年以前,距今1200年。在宋代,山茶花被广泛种植在四川各地的花园里。祖籍眉山的苏轼写过《凡星寺茶花》的绝句:“茶花相对而植,细雨中无人独来。说像君君不会,烂红如雪中之火”。南宋诗人陆游写茶花是“东风雨风三日,桃李落扫地。”只有山茶花是耐久的,几朵红花插在绿色的灌木丛里。“《剑南诗话》云:“成都海云寺的山茶花,是千芽之树,特别好看。"诗人范成大写了一首诗,描写海云寺举行茶花节的盛况:"门巷欢呼十里诗,蜡前景色知春色。“万友到西山寺(今西山公园)时,到处都种着明代的山茶花。目前已保存了数百棵百年以上历史的古茶花树,枝繁叶茂。位于成都平原的什邡县,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油茶种植历史在四川也是源远流长。在毗邻的八坟赵家大院后面,有两棵古代人工种植的古宝——珍珠茶树,人称四川茶花王。第一棵树高9米,直径85厘米,有9个主枝,最大枝径32厘米,每年开花约5000朵(见《植物学报》第一期1990)。第二棵树高10m,直径55cm,主枝5个,最大枝径19cm,一年开花2000多朵。据花主赵介绍,其祖先自明代成化初年(1465年左右)迁居至此后,该树已由14代人经营了近530年。

综上所述,说明四川省栽培山茶花的历史达到了一千多年。

二、茶花川的品种演变

山茶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常绿阔叶林带的组成部分。四川盆地常年潮湿多雨,相对湿度大,日照充足的日子少。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茶花的各种品种形成了节间短、叶密、叶色亮绿、叶脉隐密、花瓣湿润、花期长的特点,因此在中国又被称为“四川茶花”。四川各地的山茶种类繁多,包括野生(乡土)山茶和山茶砧木24种。常见的树种如下:

桶茶产于西昌、雅安、什邡和冠县山区。花朵大小6cm,花瓣5 ~ 6片,核心完整,红色或粉红色。叶片倒卵形或宽椭圆形,绿色和明亮。果实中有1 ~ 3粒种子。

西南山茶(C. pitardii C .)产于川西南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森林中。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单瓣红色或白色,5 ~ 7瓣。个别植株有雄蕊花瓣开花现象。

四川山茶(C. sichuanensis C .)产于峨眉和雅安,在江油斗后山呈斑块状分布。叶广呈披针形。树枝上结着白色的山茶花。

东北红豆杉产于四川北部山区。树枝是灰色的。花白色,顶生或腋生。叶子窄而呈椭圆形,叶尖窄而长。

尾茶产于南川山区。这些花是白色的。果实里只有一粒种子。叶子薄,叶尖窄而长。

峨眉山茶(Comeiensis)产于峨眉山和四川南部海拔约1200m的山区。花是顶生的,五瓣,红色。

油茶产于叙永、谷林等地。小树。叶子又圆又厚。5 ~ 6瓣,鲜红,大小8 ~ 10厘米。果实大,皮厚。当地称为“山茶花”。

蔷薇果产于四川南部海拔500 ~ 1200米的山区。常绿灌木。小枝叶,白花。是山茶花川的主要根茎,俗称蒙茶。

上述野生山茶有时会出现花瓣增多、雄蕊异常、花瓣状雄蕊的现象。近年来,该省的园丁们在青城山、单玲、西昌和惠东发现了花瓣厚重的野生山茶花。根据古代花卉人工选择的规律,人们往往优先选择变异或萌枝进行栽培、繁殖和发育,导致今天品种繁多,姿态各异。根据现有山茶品种的形态比较,可以看出山茶属中的大部分五瓣品种和部分温瓣品种是原产于四川的野生山茶的育种品种。从四川来说,现有的千年老树(生长在川西、涪陵的有朱宝茶的古树)和其他百年老树(生长在巴县、米易的红旗新,生长在江北白庙子的花王包)都可以认为是四川自己的品种。

从现有的山茶品种来看,花瓣状雄蕊数目不同的品种有大红阳、大红袍、崇宁袍、花丝莲、石榴茶、杜鹃茶、小凤冠、铁树宝珠等。四川山茶新品种多为可育山茶品种自然杂交获得的新品种。也可以从一些品种的变芽枝繁殖植株中获得新品种,如红凤尾的变芽枝来自于花变凤尾,喷生砂的变芽枝可以获得栀子红、栀子白、鸳鸯栀子花等品种。,大红阳的芽变枝可获得花红阳、点雪红等品种,胭脂莲可获得胭脂、沙莲等芽变品种。

第三,四川茶花在什邡

什邡县种植川山茶历史悠久。后蜀公主华锐夫人的《宫诗百补》(公元950年前后)中有一首关于什邡茶花的诗。原文是“山中茶树采于山沟,似红云飘。人性如锦,胜于天池天辉摇。”明朝万历年间在外省做官的刘玉良,回到家乡绵竹,带回了古沙、白世镜等名茶,很快传入什邡。清朝嘉庆十七年,什邡县志记载,嘉庆二年,县城西北出产的茶花价格突然贵了起来,差的就是一本书值五六百金。何仪的宣传,源源不断地流向下一个城市,花的贮藏、赌博和卖花枝的大本营。“可以看出它是宏伟的。到民国时期,红白乡有13户专门生产油茶的农户,有几十亩苗圃地。红白乡森林茂密,雨量充沛,黄沙土壤含砾石,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多种树木生长旺盛。因其产量好,有的品种一年可发新芽3次,每次5-6叶(成都只有4叶左右),是理想的育种基地,年产量可达3万株以上。

20世纪30年代,什邡山茶花每年都由成都花店老板邓双发、肖华兴等运到内江、重庆等地销售。目前生长在重庆森林墓园的四川茶花树,是抗日战争时期邓双发运到重庆,由舒伯权的花店种植的。并由县花匠毛玉斌、袁子平、郑、廖华科等运往川西、绵阳各地销售。目前成都文化园和草堂寺的茶花树由什邡供应。解放来的时候,县城的茶花园面积只有7亩多,茶花苗的价格两年就降了“百株”。解放后山茶花销量很少,只有专业园林单位来收购。文革时期,山茶花甚至被毁树毁园。近年来,什邡县政府特别重视恢复什邡的油茶生产优势。组织力量进行专项调查,对残存的茶花树进行清查保护,呼吁建立专业苗圃发展茶花。1994,全县有1个县品种园,3个集体品种园,有60多个茶花养殖专业户,共有1200株茶花树,每年有上万株小苗。销售区域已经扩展到江南和西南各省。本世纪,什邡培育的新品种有:革命红旗、白绢、朝霞、粉莲、荣兴茶、芳庭春、卷叶红等。什邡的山茶花有75个品种。

什邡市茶花协会成立于1981。20年来,协会通过讲座、参观、专刊等形式交流茶花技术,在全县组织了4次茶花品种展览。1992年2月,协会参加了在南郊公园举办的成都市山茶花展,展出了什邡特有的山茶花名优新品种,获得市园林局颁发的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