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的历史演变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美国传教士在南方租地建房。
道光二十八年,建立华侨聚居地。
同治二年五月(1863),划定美租界版图。当年8月,英美租界合并,改名为英美公共租界。
光绪二十五年(1899)三月,改名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领土南部是公共租界北部和东部的主要部分。国内租界以北地区仍属上海、宝山两县。八·一三事变后,虹口成为日本海军的警备区,由日本海军直接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八月抗日战争胜利,租界归还中国,上海市政府设立专区。领土的主要地区分为第16、17和18区。
36年(1947)分别改称虹口区、四川北路区、提篮桥区。
1949五月二十七日上海解放后,市军控委派员接管三个区办事处,设立区人民政府。
1956年3月,四川北路区与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
1958年,玉林区大连路、大连西路以南1.22平方公里区域划入提篮桥区。
1959 65438+2月,提篮桥区和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
1962 65438+2月虹口区罗浮路以西0.06平方公里区域划入闸北区。
65438年至0979年,原属宝山县和杨浦区的0.87平方公里面积划入虹口区(现曲阳区)。
9月,1984,宝山县江湾镇、大巴寺(现大巴树),面积9.38平方公里,划归虹口区。
1992在勘界的时候,稍微调整了一下边界。密云路北端划给了东边的杨浦区和西边的虹口区。
5438年6月+2000年2月,闸北区辖区划归虹口区,面积4691平方米,虹口区辖区划归闸北区,面积919平方米,形成现在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