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说唱俑有什么特点?
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说唱歌手,而是刻意刻画他的神态,使之生动传神。从伸着头、耸着肩、谈笑风生、手舞足蹈的表现来看,有一种健康的调侃和娱乐的样子,没有一点油腔滑调。
整个雕像,动作夸张,表情幽默,极具吸引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他的说唱和爽朗的笑声。似乎在他的周围,一大批看得入迷的观众都在聚精会神地盯着听,用有趣的段子和引人入胜的鼓点欢笑着。
“说唱”是中国曲艺艺术的主要特征,它起源于何时无从得知。四川汉俑造型独特,内容丰富。在众多出土的俑中,最著名的是这个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俑。
这个小雕像戴着一顶软冠,周围围着一条长围巾,额头上系着一个花结。这个说唱小雕像的表演似乎达到了高潮。他得意忘形,表情夸张,不自觉地手舞足蹈。他一丝不挂,穿着裤子;弯腰,蹲在地上,光着脚,右腿抬起,脚掌朝上,嘴巴张开,露出牙齿,眼睛眯起来,呈现出一种活泼、幽默、憨厚的状态。
额头有皱纹,笑得很开怀,好像要去参加说唱表演的重头戏。头戴斗笠,左臂下持圆扁鼓,右臂挺直,手执鼓槌击之,臂上缀以绞珠,状似说唱。人物面部的幽默表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让观者大有* * *声。这个小雕像的表情生动活泼,反映了当时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
从这个雕像的整体造型来看,它仍然属于古拙的艺术风格。显然,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说唱歌手,而是着眼于说唱歌手的一种特殊态度,即试图用他所说唱的有趣故事来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说唱歌手伸着头,耸着肩,喜气洋洋,几乎是手舞足蹈的表情,生动地刻画了他的生动表演。
从他幽默健康的举止中,人们仿佛听到了他爽朗的笑声,并能想象出他说唱的内容,甚至让人仿佛看到,在这位说唱歌手面前,有一群听众正兴致勃勃地聆听着他的精彩表演。显然,这个陶俑的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扮演观众的联想角色。
秦汉陶俑的造型,不仅有威武的军阵,还有这样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个陶俑由灰陶制成,手工成型,左臂打鼓,右手持木槌,正在忘我地进行说唱表演。它的舞蹈形式和喜气洋洋的表情充分显示了一个汉代“说唱艺人”的感觉,也反映了东汉时期陶器和雕塑的高超艺术水平。
这个陶俑富有民间气息和地方特色。四川东汉墓出土了许多形象相似的击鼓说唱俑,可见当时四川的说唱表演相当流行。汉代的说唱歌手常常以又矮又胖、长相滑稽的矮子作为表演者,与其他舞蹈节目一起表演。
扩展数据
传播历史
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从公元前202年刘邦打头阵,到公元220年曹丕废帝,历时420年。汉朝初年,各行各业衰落,经济濒临崩溃。汉初统治阶级吸取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以发展社会经济为导向,重农抑商,降低大商人的经济实力,减轻农民的赋税。
到了汉文帝,他甚至进一步提倡节俭种田,免田赋田赋12年。汉景帝年间,租税降为三十分之一,导致了以经济繁荣著称的“文景之治”的出现。
民间说唱表演在汉代非常流行。在汉代,游主要表演调侃、滑稽、讽刺的表演,赢得了主持人和观众的微笑。他们经常陪伴主人,随时即兴表演,娱乐主人。表演时,他们通常边打鼓边唱歌。
在当时,皇室和有钱有势的官员抚养孩子是非常流行的。汉武帝“笑里藏刀,不足以敬矮子”。宰相田粉,“属于爱崇尚卓越的能工巧匠”。桓宽《论盐铁与散缺》云:“富者祈山川。脊椎动物牛打鼓,打个比方。”这些都可以成为证据。
汉代常有短小、裸体、滑稽的表演者,汉墓出土的带有此类形象的陶俑也不少,都显示了当时傩游表演的盛行。
1957年2月下旬,重庆铁路局工程处在天回镇东北约1公里处的吴家坡挖出数座崖墓,四川省博物馆闻讯后派专人前往调查。
1958年6月,四川省博物馆在成都北郊天回山北麓清理出三座土坑墓,其中战国墓一座,西汉墓一座,东汉墓一座。
在发掘过程中,在第三间房前的走廊里发现了一个成型的鼓雕像。根据对该墓的结构、金字塔的形式、侧室的形式、所用矩形或楔形砖的图案、墓中石棺的形式、雕刻肖像的主题和风格以及祭祀容器中的铁器、陶器和硬币的综合分析,考古学家得出结论,该墓属于东汉,在其走廊中发现的鼓雕像属于东汉。
百度百科-打鼓强奸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