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残联关于全面打赢贫困残疾人高质量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针对尚未脱贫的残疾人家庭贫困程度深、脱贫能力弱、攻坚困难
在困难的现实中,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基本方略,紧扣县委、县政府的任务分解安排,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的突出困难,进一步强化分类施策,协调配合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水务、人社、住建、农业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等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精准的帮扶措施,通过开展贫困残疾人扶贫行动和实施基础工程,推动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和难点。重点针对深度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能力弱,康复医疗费用大,家庭经济负担重,重度残疾人长期照护制约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家庭收入少,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按户施策,积极开展集中托养和邻里托养服务,释放家庭劳动力,为家庭成员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2)坚持补短板。要狠抓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适地适种、适地养,支持残疾人自主发展生产,不断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着力解决贫困残疾人在基本生活、义务教育、康复医疗、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切实提高残疾人精准扶贫成效。
(3)坚持提高救助的有效性。针对贫困重度残疾人大多无劳动能力的实际,优先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创新扶贫产业组织形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机制, 以改革创新的方式促进残疾人增收脱贫,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啃“硬骨头”。
(4)坚持扶贫质量标准。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加强贫困残疾人保障,落实农村低保和残疾人叠加措施,实施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和大病救助,降低贫困残疾人家庭支出;
拓宽贫困残疾人增收渠道,夯实脱贫基础,确保贫困残疾人既“脱贫”又“脱贫”,真正实现高质量脱贫。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底层的保护
1.推进伤残等级核定和残疾证办理。各乡镇残联在村、社区拉网式排查,宣传动员符合办证条件的残疾人申领残疾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甘肃省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和《甘肃省残疾人类别评定工作规则》,县残联和县卫计局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督促指导各级各类残疾评定小组和工作人员严格履行职责。对有严重身心障碍(肢体、精神、智力)且年满70周岁以上不能外出参加评定的申请人,县残联可委托县卫计局组织伤残评定委员会人员回家评定伤残。
2.完善贫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乡残联对建档立卡残疾人享受低保情况进行动态掌握,配合民政部门在农村低保动态调整时,及时将因动态变化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对类别不准确的及时调整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依靠家庭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民政部门应按《单身保险》的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对获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协调民政部门采取临时救助等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3.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强两项补贴政策的宣传,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申请和审核手续,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低收入家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每人每月100元;
农村三、四类低收入家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每人每月50元。肢体和视力一级、智力一级、精神二级的多名残疾人护理津贴,包括上述六种中的任何一种,为每人每月100元;
言语和听力1、2级,肢体和视力2级,具有上述6种中任何一种的多种残疾人员护理津贴为每人每月50元。
4.开展重度贫困残疾人护理服务。落实《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甘肃省扶贫办甘肃省残联关于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通知》(甘民发(2019)87号),推进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等,,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每月给予寄养机构300元的寄养补助,对半自理的残疾人,每月给予寄养机构200元的寄养补助,对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人,每月给予寄养机构100元的寄养补助,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照料问题;
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对无集中寄养意愿且完全不能自理的,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的寄养补助,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享受每人每月200元的寄养补助,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享受每人每月100元的寄养补助;
对居家照顾的精神、智力残疾人,农村户口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城镇户口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农村组户、托养机构要进一步依托监护人责任,签订监护协议,根据残疾人生活照料需求,提供洗衣、做饭、保洁、购买用品、送医送药等服务。逐步解决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的赡养和照料困难,进一步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生活幸福指数,释放其家庭劳动力。
5.确保住房安全和家庭无障碍。配合发展改革部门,对符合易地搬迁政策条件、自愿搬迁的贫困户残疾人给予积极支持,优先给予住房、社会保障、就业创业、金融信贷等扶持政策。,确保搬迁残疾人通过综合扶持稳定脱贫。配合住建部门全面完成农村残疾人危房清理工作。同时,对于在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肢体二、三级,视力一、二级的残疾人),有意愿、有条件改造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肢体残疾人家庭重点安装扶手、改装厕椅、安装活动坡道、修建厕所、硬化通道;
盲人和残疾人家庭重点安装扶手、铺设盲道,每户落实改造资金3500元左右,确保残疾人家庭生活无障碍。
(2)加强康复和扶贫
6.深入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县财政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免费提供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未脱贫的0-6岁残疾人家庭中。将白内障手术、肢体残疾儿童矫正手术、精神康复等29项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救助和服务管理,在无人监管或对社会造成事故的情况下,由公安机关将重性精神病人送精神病院治疗康复。
(C)教育帮助穷人
7.针对不同年龄段实施教育救助。充分发挥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对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实行“一人一案”,逐一确定教育形式,逐一解决其教育问题。将学前阶段、义务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学生资助范围,按照各阶段标准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此外,县残联对在校就读的残疾大学生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
(D)促进工业扶贫
8.加强对贫困残疾人的产业扶贫支持。进一步落实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入户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甘农发[2065 438+08]60号),管理好全县残疾人产业扶持资金账户,优先将贫困残疾人纳入产业扶贫范围。通过补贴发展产业,投资与贫困户发展密切相关、脱贫效果好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确保残疾人家庭通过参与分红增加收入。根据贫困家庭人口、用工情况和农户意愿,对特殊困难家庭按照《镇远县扶持产业扶贫办法》(镇扶贫办发201840号)和《镇远县扶持贫困户“五小”产业奖补办法》给予补偿。
9.开展基地扶贫。多方争取资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涉农公司、企业为培育对象,支持发展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安置贫困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增收。
10.促进资产收益扶贫。在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量化涉农资金形成的设施农业、光伏、水电、乡村旅游项目资产收益,以及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资源开发等形成的资产收益分配过程中,优先考虑因残致贫家庭,对认定为贫困户的因残致贫家庭适当提高资产收益分配比例。针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借助“三改”改革,完善股份量化折让、保本贴息、分红等扶贫模式,引入财政扶贫资金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量化为贫困残疾人在农民合作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等经济实体中的股份,年终享受分红,实现增收脱贫。
(五)促进就业和扶贫。
11.支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进一步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甘〔2018〕78号),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力争贫困残疾人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项实用增收技术。促进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就业。鼓励“扶贫车间”稳定吸纳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就地就业。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各乡镇要至少聘用1-2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劳动力,持续增加贫困残疾人家庭工资性收入。
(6)争取各方帮助。
10.统筹帮扶残疾人,开展东西部扶贫合作。加强与天津市静海区东西扶贫协作帮扶贫困残疾人的沟通对接,积极引进帮扶资源,细化帮扶协议,用爱心精准结对帮扶,逐步提高帮扶质量,发展完善长效合作机制。依托驻村帮扶工作,加强工作协调对接,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贫困残疾人帮扶工作,加大贫困残疾人帮扶工作力度。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阵地,全力进攻。各镇、各责任部门要把高质量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守目标、强化责任、扎实工作,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贫困残疾人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奋力拼搏。
(2)积极协调,扎实推进。县乡残联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及时发现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困难。要配合我们扶贫部门精准识别贫困残疾人,切实聚焦因残致贫家庭;
要配合教育部门实施“一人一案”、“送教师上门”等帮扶措施,解决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问题;
要配合民政部门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应保尽保、应补尽救;
要配合发展改革、住建等部门,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安全住房,加快家庭无障碍改造。
(3)深入宣传,激发动力。县乡残联要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帮助残疾人脱贫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
要加强对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宣传报道,通过宣传典型贫困残疾人和典型贫困残疾人,引导全社会帮助他们参与贫困残疾人扶贫。激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坚定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附:全面打赢贫困残疾人高质量脱贫攻坚战重点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