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如何发掘古典诗词节奏中的意象,如何与时代语境融合?
1.告别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描述离别后的思念)?
柳树它源于《诗经·潇雅·蔡威》“往昔,我不在,柳依依;今天想来,下雨了”而柳树的依依不舍的状态和送别的依依不舍的感觉融合在一起。”“刘”和“刘”谐音。古人送别时,常以折柳来表达深深的别离之情,以至于许多文人墨客借此来抒发心中的愤懑和怀念之情。比如柳永的《雨霖铃》里的“今夜何处醒?《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亭子。在古代,沿路有亭子供旅行者停下来休息或送行。比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写的《哀江南》:“十里五里,路边亭。叫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离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中不断出现。比如柳永的《玉林令》中的“天冷悲凉,亭台已晚”。
3.南浦。南浦经常出现在南水北调送别诗中,成为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这与屈原《九歌河伯》中的名句“东去兑子,寄美人于南浦”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写过别府(“春草碧,春水滔滔,送你去南浦好疼!”)之后,南浦明显增加了送别诗;唐宋时期的送别诗较为常见,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悲凉,西风袅袅秋”。
4.葡萄酒。元曲杨载曰:“凡赐人多酒以表心意,写临景以使其振奋,以表感激。”酒不仅能解除忧郁,还蕴含着深深的祝福。把酒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诗词数不胜数,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多饮,无故离阳关,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酒尽而不欢,离别而别,江阔而月明”,都是用酒来表达离别之情。
二、想家意象(或表达思乡之情或关爱亲人)?
月亮。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月亮是乡愁的代名词。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脚一线明,岂有霜也?。抬起头来看,我发现这是月光,再次下沉,我突然想到了家。”尤其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希望人长得漂亮。”从美好的愿望出发,写兄弟情谊。意境豁达、开朗、隽永,可以体验到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的自然境界。
2.红岩:红岩是一种大型候鸟。每到秋天,它都要挣扎着飞回老巢,这常常会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和伤感,所以诗人常常用鹅来抒发感情。如李清照《一截梅》中的“词雁归,月满西楼”。元末西厢记,崔莺莺长汀唱“青天黄地,紧西风,北飞南飞”。谁醉了小赖的霜林?总留人哭”,情景相生,其情难忍,成了绝唱。”
3.红烧鲈鱼。典出《汉书·张传》。相传晋朝的汉斯·张当时在洛阳做官。看到秋风,想到家乡美味的“撮江记”,于是毅然弃官回乡。从那时起,成语“撮箕思维”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后来,文人用“吹更路”和“吹路秋思”来指代乡愁。如前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马兴业先生曾写过一首名为《感谢南先生的美味》的诗:“感谢甘鲈,土地味长,燕山瓯海原生香。我觉得眼前有一点点泪水,我想尝尝生鱼。”多少人流下了思乡之泪,亲情之泪。
4.双鲤。鲤鱼指的是字母。这个典故出自韩乐府《长城洞饮马》诗:“客自远方来,留我两条鲤鱼。胡二煮鲤鱼,有书在其中。”在古代,人们用鲤鱼形的字母来收藏书籍和信件,所以许多文人也在他们的诗歌中用鲤鱼来代替字母。如宋代诗人颜在《蝶恋花》诗中写道:“蝶儿飞来,无处问,高楼隔水,双鱼信断。”阿清诗人宋万《见过周华岑》:“久违伊人,作一对鲤鱼。”
此外,还有“砸衣服”等行为意象,也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月下打衣的状态,风送铁砧的声音,既让女性想起自己的伤痛,又容易触动游子的感情,所以打衣的意象也是传统的乡愁意象之一。比如唐代李白的《子夜吴歌》第三段:“一轮明月高悬京城,万锤洗濯。秋风吹来易道的声音,家家户户都记得戍边的人。哦,鞑靼军队什么时候才能被征服,我的丈夫什么时候才能从漫长的战役中回来!? "?
三、悲伤的意象(或表达哀怨悲伤,或渲染冰冷悲凉的气氛)?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它是苍凉和忧伤的象征。比如宋代李清照的《声慢》:“梧桐连潇潇,黄昏滴水。”元代诗人徐在思写过《双引水夜雨仙》:“一声叶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梦过三更。”都是用梧桐叶飘落来写自己的悲欢离合。
2.香蕉。在诗歌中,它常常与孤独和悲伤联系在一起,尤其是离别。有宋代李清照的《丑奴添词》:“窗前芭蕉树谁填中庭。阴满心房,叶叶满情。”倾诉悲伤和忧郁。
3.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水与绵绵的哀愁相连,传达着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悲凉与哀愁。比如唐代李白写的《宣州谢■楼别校书》:“水还在流,虽刀割之,更愁举杯。既然这个世界无法满足我们的渴望,我明天就要松开头发,乘上一艘渔船。”刘禹锡《支竹词》:“桃花满头,蜀春水打山涧。花红易衰如郎毅,水流无穷如愁。”李渔《沙上浪》:“流水已出春,是天地。”李渔《于美人》:“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走在沙滩上》:“悲越来越远,远如春水。”秦观《江城子》:“连江边都是泪,流不尽,愁不胜愁。”
4.猿。古诗往往借助猿猴的叫声来表达一种悲伤的情绪。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李道元在《水经注·河流》一书中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触衣。”唐代杜甫《登高》:“广天疾风,猿啼鸟啼,碧湖白沙归。”赵薇《易杨珊》:“穷季归家可惜,花落猿啼又一年。”?
5 .布谷鸟在古代神话中,周后期蜀国的君主王迪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隐居在深山里。他死后,灵魂变成了布谷鸟,在春末痛哭。至于他嘴里的血,他的声音悲伤而感人。于是古诗词中的杜鹃就成了苍凉和悲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闻归,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而此处朝夕听何事??布谷鸟流血的叫声,猿猴的呜咽声。”宋·秦观《走在沙上》:“仿佛孤亭春关,杜鹃落霞。”等等,都是用布谷鸟的哀鸣来表达自己的悲伤、苍凉或思乡之情。
此外,夕阳(落日、晚霞)也传达出苍凉、失落、阴郁的感觉。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园胜景》:“夕阳无限好,被将临之夜埋没。”王维《使之于堡》:“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芝项瑾陵怀古》:“扬帆向斜阳,伴西风与酒旗倚。”?
四、表达阶层形象(或表现对象的高贵品质,或表达感情)?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赞美它坚强的性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晨饮木兰露,暮吃秋菊失美。”诗人将自己玉洁冰清的超凡品质赋予了饮露食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许多关于菊花的诗,很自然地把菊花清雅淡泊的形象和自己在不同风俗中的情趣联系起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郑思肖的《寒菊》中,宋代诗人“宁抱枝头香而死,不坠北风中”,在范成大的《重阳后两菊》中,宋代诗人“孤东汾湿露,照前金银,照后沙”等诗句,都用菊花来表现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有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将菊花置于战争环境中,“分外香”二字凸显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
2.梅花。梅花是在寒冷中最先开放的,然后它们导致盛开的花的香味。所以梅花以雪为荣,坚强不屈,一直被诗人所推崇和赞美。宋代诗人陈亮的《梅花》:“一花先骤变,万花后香。”诗人抓住了梅花最先开的特点,写出了敢为天下先,不怕挫折的品质,这不仅是咏梅,也是在赞美自己。王安石梅花:“远识非雪,因有幽香。”诗中既描写了梅花因风而远散的原因,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洁洁白,收到了好香好色的艺术效果。陆游名句《咏梅》:“散成泥,碾成尘,唯有芬芳依旧。”梅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被摧残的不幸经历和不愿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元代王冕《墨梅》:“不要夸其好色,只留空气清新干爽。”也是一种简单但有意义的方式,写出你不想随波逐流的品质。
3.松柏。《论语·子涵》说:“寒来暑往,方知松柏衰。”作者通过歌颂松柏的耐寒性来赞美其不屈的人格,形象生动,意境崇高,激发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时刘真《赠吾兄》:“不患寒,松柏有性。”诗人用这句话鼓励他的堂兄要像松柏一样忠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一种高尚的品质。唐代诗人李白《赠书侍奉黄裳》:“愿你学长,不可桃李。”魏总是奉承有权势的人,李白写诗劝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我要去汝州,我要离开李相公》一诗中写道“后世富贵已褪,寒松翠柏犹在”,也象征着孤傲刚强的性格。
4.竹子。苗条婀娜,挺拔挺拔,在白居易的《竹子栽培》中以其“霜雪而不凋零,四季常青”的品格赢得了古今诗人的喜爱和赞美,用竹子来形容人生,用树德来修身:“竹如圣人,何以堪?竹固,固以树德,君子见之,则思善而造之。竹子是笔直的,笔直地站立着;君子见其性,思其中立。竹心空,空如躯壳;君子见心,思空之施。竹结,贞洁,坚毅;君子见其节,苦思功名,与危相合。夫若如此,则真君子多树。”张九龄的诗《竹枝赋·黄门卢氏》简单地赞美道:“志士相重,虚心为世人所知。”苏轼《御前僧陆》有一句著名的咏竹:“食无肉,不如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有瘦有胖,老百姓却无药可救。”将竹子视为名人风范的最高象征。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许多关于竹子的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根在破岩。千吹犹烈,风东、西、北、南。”赞美屹立在岩石中的竹子坚定不屈的性格和不畏逆境、茁壮成长的不屈不挠的天性。
5.小米走了。“粟离”常被用来表达对国家过去兴衰的遗憾和悲伤。典出诗经,汪锋,黍从。相传,周平王东移后,周博士路过西周古都,哀叹太庙被毁,遍地粟,于是写下《粟别离》这首诗,以表哀思。后人以“粟离”思想为亡国之忧,如往昔之盛衰。比如姜夔的《扬州慢》里有一句话:“我悲天悯人,感今昔,因我自觉。颜倩老人认为有一种“分离”的悲伤。”
6.冰雪,植被。在古诗词中,冰雪的晶莹常被用来比喻心灵的忠诚和品格的高尚;用草木的繁盛来烘托苍凉,来表达跌宕起伏的感情。如王昌龄《在芙蓉客栈与辛弃疾别离》:“洛阳亲友如相问,玉壶里一片冰。”“冰心在玉壶”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胸怀。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我应思念山海经年,我独自一人,肝肺皆冰雪。”表现出你的坦诚和光明磊落。植被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姜夔的《扬州慢》:“春风十里后,麦会青。”春风十里,非常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绿色的燕麦,一片荒凉。杜甫《书香》:“门前绿草如春,叶下鸟语欢。”一代圣贤及其成就已经消失。现在,只有绿油油的石阶上的草,每年都会产生春色。黄鹂徒然发出这美丽的叫声,诗人感叹往事的空虚,深感遗憾。
5.爱情意象(用来表达爱情和相思)?
红豆。传说古代有个女子因为丈夫死在边疆,在树下哭泣而死,变成了红豆,所以红豆又叫“相思”,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的诗《相思》:“当那些红色的浆果在春天到来时,在你的南国枝头泛起红晕。为了我,带一抱回家,作为我们爱情的象征。”诗人借南方出生的红豆表达对朋友的情意。
2.莲花。和“惜”是一样的,所以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荷花的诗词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说:“南塘秋采莲,莲过头顶。低头去拿莲子,莲子绿如水。”运用谐音双关修辞,表达了一个女人对所爱的男人深深的向往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和双翼鸟。连枝指的是树根和树枝交织在一起的两棵树;爱情鸟,传说中的鸟,在古典诗词中被用来比喻恩爱夫妻。白居易《长恨歌》:“七月初七,在长生殿,我们在静谧的子夜世界里,彼此偷偷诉说。我们希望在天堂飞翔,两只鸟用同一只翅膀,在地球上一起成长,一棵树的两个分枝..”?
不及物动词战争的图像(或表达厌恶战争或向往和平)?
扔支笔。《后汉书》记载班超出身贫寒,靠为朝廷抄写文书为生。他曾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等为边区建功立业,取侯爵称号。后来“抛笔”就是弃文从军。比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不学班超之笔,得侯万里、冈特老边疆之名。”
2.长城。据《南史·谭道济传》记载,谭道济是南朝、宋朝的将军,权力很大,受到君主和臣民的怀疑。后来宋文帝趁机杀了他,谭道济大怒:“真是万里长城!”显然,这意味着宋文帝杀了将军,瓦解了自己。后来用“万里长城”来比喻守卫边境的将领。比如陆游的《怒书》:“塞上而骄,镜中而鬓先斑。”
3.楼兰。据《汉书》记载,楼兰王贪财,杀了很多去西域的中国使臣。后来,傅介子被发配西域,斩楼兰王,为国立功。后来诗人常用“楼兰”指边关之敌,“破(劈)楼兰”指建功立业。比如王昌龄的《参军》:“青海云长雪山暗,疆域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破楼兰不还。”
4.刘英。指的是军营。史书记载:姜帝周勃家族记载,汉文帝年间,汉军分坝上、西门、三路准备匈奴,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的刘溪军营纪律严明,整齐划一。即使是文帝及其随行人员,也要得到周亚夫的许可,才能入营。文帝高度赞赏周亚夫管理有方的军队。后人常称“刘英”为守纪律的军营。
5.请自愿。汉武帝派了一个年轻的大臣去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曰:“请赐长缨,我必带南越王。”后来用他的比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望中原》:“叹山河同,千村疏。你什么时候要求锐旅,拿着鞭子过清河罗?”
6.强弟。唐代边塞诗中常提及,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过玉门关。”岑参的《白雪歌·送别田书记吴归家》:“中国军队设宴答谢宾客,并为他演奏蛮族的琵琶、吉他、竖琴。”李益《论守乡墙夜听笛》:“不知何处吹芦笛,一夜寻人。”范仲淹《渔父傲》:“一杯浊酒家万里,冉彦不欢,羌管满霜。”强弟凄厉的声音,常常让招募者落泪。
7.闲适意象(或表达闲适宁静的心境,或表达对隐居的向往)?
五六。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家附近有五柳树,因数是故。后来,“五六”成了隐士的代名词。如王维《辋川别业寄语》:“山色寒碧,秋水潺潺■。在我的茅草屋门口,倚着我的手杖,我听着晚风中的蝉鸣。夕阳在渡口徘徊,夜宵的烟雾从房屋中升起。负值都醉了,在五柳边唱一首野诗?. "
2.东丽。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用“东篱”来表达辞职退休后的田园生活或脱俗情怀。比如李清照的《醉花吟》:“东篱柄酒黄昏,有淡淡清香。”
3.三条路。陶渊明《回家来Xi词》中有一句“三径荒芜,松菊犹存”。后来“三径”用来指隐士居住的地方。比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部为邻,先得一礼》:“明月三宵好,青杨两春家宜。”
以上介绍只是图像最常见的寓意。其实很多意象都有丰富多样的含义。比如蝉,古人认为蝉是高贵的象征,经常用蝉的高贵来表达自己高贵的品格。例如,谁知道他是否还在唱歌?罗的《政治犯听蝉》,李商隐的《蝉》、的《王》和余士南的《蝉》,都是“心之纯洁,如饥似渴,如你般纯洁”。都是用蝉比喻品德高尚。而心寒就是悲伤的代名词。宋代诗人柳永的小说《年轮上的雨》以“寒凄,亭晚,歇初阵雨”为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离别。“悲悲切切”的感觉充斥了读者的内心,酝酿着一种能触动离别情绪的氛围。三国时的曹植也在他的诗《冷在我身边哭》(《王彪换白马》)中表达了同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