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信息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仲春和春末之交。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始于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一年八大节日”之一。一般是公历4月5日左右,节日很长。有两种说法:10前8天和10前10天,这20天属于清明节。清明节原意为扫墓日,民国政府于1935年春分后15天定为国定假日,也称全国扫墓节。
清明节、端午节、春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文化部公布的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祭祀节日。“祭”是悼念祖先的节日,与祭神、土地神的节日相对。清明节的参与者是所有的人民,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要在这个节日祭拜祖先的亡魂。自唐朝以来,朝廷就给官员放假,让他们去老家扫墓。
据宋代《梦梁璐》记载,每逢清明节,“官士出郊省墓,以示对时之敬。”扫墓人数不限男女,经常和家人一起外出。这样,清明节前后的扫墓活动往往成为全社会的亲身参与。几天之内,乡下人来来往往,规模极为繁荣。
扩展数据:
清明节的由来: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七星柄指向第二位时,风将晴。”“清明”节气因此得名。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人根据天象和四季循环确定的。清明节春暖之际,郊外踏青是古人的节气主题;随着历史的发展,在郊区徒步时扫墓祭祖也成为一种明确的习俗。
祭祖和踏青是清明节习俗的两大主题。这两个传统的风俗习惯主题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从未间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