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杨芳的科研状况
2.以“清代历史与人口学”项目为契机,收集了清代人口原始档案(主要收藏在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还原了清代人口申报制度的原貌,建立了清代人口数据库,撰写了新书《清代人口史》。
3.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体系研究。
4.清代行政区划研究认为,清代的“省”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只是一个统称。“分省”和“十八省”是一种虚构(论文即将发表)。作为主持人,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人口地理数据库、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宫档案与人口编纂、人口报告研究”、教育部985重点基地项目、上海社科基金、上海曙光项目、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和日本笹川和平基金会“中国地区间经济-人口发展不平衡”等项目,并参与人口与家族史欧亚项目。
2004年被上海社会科学基金授予中国人口数据库。
2005年参加国家级《清史与人口学》,承担“考异”工作
2006年被上海浦江人才基金授予中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教育部重点基础项目“20世纪中国人口数据库”985基金
2006年,中国人口数据库1368-2000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2007年获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宫档案与人口编报研究》《中国人口史》(第1910—1953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盛世启示录,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年(按研究类别):
人口类别:
1.《乾隆时期人的报告与评价》,《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利用清宫和内阁档案恢复报告制度。
2.民国时期中国人口的死亡,《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5期..
3.民国时期全国人口统计资料来源,《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4.《宣彤时期的人口调查》,《历史研究》第6期,1998。本文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认为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现代性普查发生在宣彤时期,而不是1953的普查,其结果是可靠的。
5.《明代黄皮书基地中的人口与家庭——以万历徽州黄皮书基地为中心》,张国刚主编,《家族史研究新视野》(中国家族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合著,利用已有的明代黄书底本研究,我承担了人口和户数类型的定量统计分析,最终统一了手稿。
6.中国明代黄皮书の🈔历史的人口学分析(日文)佐藤康弘、清水昭弘、木佐木哲郎编著的《ㇹすジジヒの家庭》(シシ(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家庭类型及其与住房的关系的定量分析
7.《明清江南地区家族人口的生与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文库(续),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8.中国城乡人口分布:1900—1953,《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店,2001。
9.《中国人口的传统死亡模式》,载、郭、丁亦庄主编,《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中国历史人口的人为压制》,发表于王鹤鸣主编的《中国家谱研究》(全国家谱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1.宣彤时期的户口调查与全国人口估算,历史地理丛书15。
12.明清江南地区两个家庭的生育控制,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1998。本文对8000个样本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历史人口中存在节育行为。
13.中国苏南地区的人口模式,1370-1904:范遗传学个案研究(英文,“中国南方的人口模式”),提交亚洲人口史国际会议(亚洲历史人口会议,台北,1996 65438+10月),由IUSSP与台湾中央研究院联合主办。本文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格局的阶段性变化及其社会背景。
14.《历史上上海人口的估计》,《学术月刊》第7期,1995。本文运用历史人口学的方法,全面还原了上海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人口状况。
15.1370-1900年间江浙地区的人口与社会变迁(英文《江浙地区的人口与社会》,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第8卷第4期,1996.361-372页,纽约。本文研究明清时期生育率、死亡率与米价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被普林斯顿大学的人口指数收录。
16.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变迁(与彭希哲合作)《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1996运用人口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方法,以家谱为主要数据,对6000多个样本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
17.20世纪上半叶东北移民的再审视——以伪满洲国《临时国情调查》资料为中心,《历史地理》第23辑,第二作者。
18.1968+0940年代末江南人口与家庭的微观分析――以嘉宝户口本数据为中心《西北人口》2009年第2期第二作者。
19.《& lt大一统的清朝>中国“老年人口”的起源——以江南为例,《清史研究》第1期,2010,第二作者。
20.《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人口:定义与估计》,《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第1期,2010,第27-31页。
经济类别:
1.长江中下游长途稻谷贸易:1912-1937。《中国经济史研究》第2期,1996。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市场一体化。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吴先生在《利用粮价变动研究清代市场一体化》(发表于同期《中国经济史研究》)一文中,将此文评价为研究近代市场一体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历史年鉴》(1997)评论此文为中国现代经济史代表作。本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6-1997。
2.《明清上海棉织品产量估算》,《中国历史研究》,第1997期,第1期。本文运用农业生态学和历史计量的方法,对明清时期重要商品棉和棉布的主要产地上海的棉和棉布产量进行了估算。
3.过度密集理论与小农经济决策行为分析,学术月刊,第7期,1994;本文和最后一篇论文使用实证数据质疑黄宗智教授的“过度致密化”理论。全文转载于《NPC报纸复印资料》第5期,1994。《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二期(1995)对这两篇论文作为本课题的代表作进行了评论。
4.对过加密理论的质疑,复旦学报,第2期,1994。
5.《中国经济-人口发展的地区不平衡》(英文,“中国地区间经济-人口发展不平衡”研究报告),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1952-1992中国地区间经济-人口发展的不平衡。这是一个由笹川良一和平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
管理类别:
1.“安庆省”考辨——兼论清代省制,《历史地理》第23辑,65438+2008年2月,第88-92页。
2.Xi省考——兼论大陕西与小陕西,《中国史论丛刊》第24卷,1辑,2009年,第68-72页,135页。
3.《清代十八省的形成》,《中国历史地理论》,第25卷,丛书3,2010年7月,第17-28页。
其他:
1.“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舌象及其与症状的相关性分析”,中国中医杂志,11,2002,合著者,本人承担统计分析。
2.宋太宗统考,复旦学报,第2期,1992;本文对中国历史上两个复杂的历史谜团“烛斧之声”和“金匮之盟”进行了详细考证,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第3期,1992;中国史研究动态(第3期,1993)评论此文为代表观点。《中国历史年鉴》(1993)对此文进行了评论,作为该课题的主要代表论文。此外,历史月刊和学术月刊在评论这个话题时,都以这篇文章为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