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泾县的檀皮宣纸越来越贵了。四川省夹江县的廉价书画纸真的能替代吗?

清晨的四川省夹江县马村乡石岩村,阳光倾泻而下,风吹竹摇,竹影婆娑。

大千造纸车间,位于竹林深处,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车间里甩料造纸的声音此起彼伏...

两个造纸工人在水槽边造纸。

水槽西边两米高的“火墙”旁,两个女工哼着小曲儿,把纸举起来挂着,一边刷着墙上挂着的纸,火墙很快就把舒纸烤干了。

四川省夹江县位于青衣河畔,是一个有着1000多年古老造纸工艺的地方。

这里出产的夹江书画纸和安徽宣纸一样有名。

夹江书纸,又称书画纸和竹纸。

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代,盛于明代,盛于清代。其制作过程与明代《天宫吴凯》中所载的程序完全一致。从选材到造纸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

2006年,夹江竹制纸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夹江县成功申报“中国书画纸之乡”。

如今,青弋江畔的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以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系统地向人们展示了夹江手工造纸传承发展蔡伦造纸的悠久历史及其对文化的贡献。

矗立在夹江县迎江乡古佛寺的蔡翁碑,对夹江的造纸技艺有着更为凝练的描述。

《蔡翁碑》自清道光十九年起保存至今,其中提到:“斩其麻(竹),去其青,染其灰,火煮之,臼洗其头,帘抄之,墙刷之。”

即竹麻切碎、打浆、蒸煮、漂洗、沤制、捣实、漂白、造纸、压榨、刷洗。

张大千寻纸,改良蜀纸

夹江书画纸在康干时期成为“贡纸”和“文卷纸”,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年产量达万吨,品种繁多,质量优良,居全国之首。

张大千曾称其为可以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国二宝”。

抗战时期,安徽沦陷,很多宣纸作坊被迫倒闭停产。转战西南大后方的知识分子切断了宣纸的来源,张大千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宣纸紧缺,张大千走遍成都也还是失望。

据说夹江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大槽户(手工造纸户)十字贾青,他的字画纸口碑很好。张大千多次来到马村乡石岩村,住在狮子贾青,与纸农一起学习造纸技术。

张大千指示造纸者在竹浆中加入麻纤维以提高纸张的强度,并在纸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明矾和松香以增强纸张的抗水性和白度。

并将纸张幅面规格提高到4尺、5尺,创造了新一代夹江书画纸,具有独特的暗花窗帘图案和“姬叔”、“大丰堂”字样。

居住在北京的画家、文化学者刘墨与夹江结缘二十余年。他几乎每年都要去夹江,对当地的手工造纸有很深的了解。

他说,“夹江手绘书画纸用起来很顺滑,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适合水墨画。”

目前景县宣纸生产企业只有14家,其中红星、王六记、王同和、日兴四家。

这14家企业的宣纸年产量不足800吨,仅红星的产销量就占行业的80%以上,年产宣纸650吨,产品300多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

所以红星宣纸一涨价,其他牌子的宣纸也跟着涨。

首先,宣纸的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

去年一担100斤檀香皮才600多元,今年已经涨到800多元了。

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优质实惠的安徽宣纸,夹江县的舒纸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