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发展历史简介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从18开始,以Tik Tok、Aauto Quicker为代表的短视频产品席卷了全国各地用户的手机,占据了大量用户有限的使用时间。短视频这阵风是怎么来的?我们来分析一下短视频的发展。

历史上最早的短视频产品应该追溯到智能手机刚刚普及的时代。在2011的时候,微信的出现代表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崛起。与此同时,国产手机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国际品牌开始抢占功能机市场。3G网络是当时运营商推广的主要网络标准,用户开始逐渐有了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Aauto Quicker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当时的Aauto quickless叫“Aauto Quicker GIF”,是一款专门制作GIF动图的软件,之后开始向短视频转型。当时也有秒拍,微视(正面),小阴影。但由于当时智能手机性能较弱,相机模块的拍照功能形同虚设,用手机拍摄高质量的视频几乎很难,所以用手机创作的需求一直没有被激发出来。

我们都知道,Tik Tok和Aauto faster现在都在走UGC模式,用户创造内容。当时优酷、酷6等网站也是如此,但用户基本都是用家用相机或者摄像产品来拍摄视频,拍摄和剪辑的门槛都比较高。不过也算是培养了一些最原始的“上主”。

2013-2014,中国开始推动4G网络的切换,手机厂商也推出了4G手机机型。与3G网络相比,4G的上网速度明显更快。要说3G网络看视频有点困难,4G网络早就解决了网络连接速度的问题。65.4%的用户开始用手机看视频。与此同时,以小米、华为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开始爆发,进入国产智能手机销量增速最快的一年。廉价的国产手机给了用户一个记录生活的新工具。

一些熟悉的产品也开始在这个时代出现。比如美图带起来的美拍、小卡秀,都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产品。但在当时,这些产品更多的侧重于视频特效和配音,以满足用户的自恋和好友的社交币需求。内容制作出来之后,没有考虑发行的问题,视频拍摄模式也比较固定,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人气就下降了,尤其是在小卡秀。

短视频行业真正的爆发,还是来自于近年来秒拍、Aauto Quicker、Tik Tok的出现。在这几年中,Aauto Quicker的市场份额一度上升到565,438+0%的全行业份额。短视频平台用户数量和时长较上年增长超过100%。在媒体传播领域,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红利期即将结束,大家都在探索。下一代信息交流的媒介是什么?虽然图文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内容,但是用户的阅读压力也比较大。相比图文,短视频可以让所有人观看,没有阅读障碍。在同样的阅读时间内,视频可以承载更高的信息密度和消磨时间,因此是更高效的媒介。投资人和用户也用脚投票了。

Tik Tok在2017开始逐渐成长。两大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路线开始分化。Tik Tok注重时尚潮流,而Aauto Quicker更接地气。

任何行业的马太效应都不可避免。Tik Tok和Aauto更快地相互竞争,吸引了大量用户的时间。这样一来,第二梯队的短视频平台很难赶上前两名的市场份额。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种类的用户,字节跳动攻占了Aauto Quicker的老巢并继续下沉,还推出了类似概念的火山小视频。

短视频和长视频的区别,在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的介入下,正在逐渐分化。长视频的逻辑是“人找内容”。一个长视频内容的类型是比较常规和固定的(不是电影、体育、课程视频等。),而且用户观看长视频的动机也比较明确。但短时间内注定不会承载太多有价值的内容,这就复杂了。用户很难说他们花了一些时间搜索一个短视频来观看。所以短视频得是“内容找人。”这就靠算法根据用户的喜好自动为用户推送内容,从而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

在内容生产端,已经逐渐分为PUGC和UGC两类群体。一方面,Tik Tok Aauto quickless鼓励所有用户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甚至Tik Tok也推出了“剪辑”这样优秀的编辑软件。另一方面,也在牢牢抓住以PUGC为代表的专业头部内容创作者。主要形式是签约人才和与MCN院校合作。

主要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广阔市场为短视频内容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空间,提速降费真正带来了短视频的爆发。同时,国内4G手机的全面普及,为大家创作和浏览内容提供了硬件基础。短视频也满足了用户碎片化时间休闲的娱乐需求。

相比传统媒体,做视频的门槛比写文章低,人人都可以创作。正因为如此,内容库存也比图文、长视频更大。短视频的呈现形式更直观,信息密度更高。用户可以随时观看,不像长视频需要找一个专门的时间观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压力和门槛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