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杨贵妃和安史之乱有什么关系?
安史之乱起于杨贵妃,止于杨贵妃。当时燕军已经兵临城下。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逃走,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场叛乱没有被平息。造反派要求处死杨贵妃。于是,在马迹坡这个地方,唐玄宗不情愿地给了杨贵妃一个死罪。这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杨贵妃的死不仅给了叛军一个交代,也鼓舞了唐军的士气。从这个时候起,唐军开始打败严俊,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杨贵妃是安史之乱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但她毕竟是个可怜的女人。
安史之乱是唐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一个唐朝由强变弱的时间点。安史之乱发生在中国北方,如果是在现在的中国。始于公元65438+公元755年二月,一般认为止于公元763年二月。大概花了八年时间。安史之乱有两派,一派是唐朝,一派是大衍。李隆基、郭子仪、高仙芝和哥舒翰是唐朝的主要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史朝义、安庆绪是大雁一方的主要指挥官。最后的赢家是唐朝。唐朝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自身实力开始下降。地方不敢得罪中央。这件事之后,地方敢反抗中央。地方势力希望他们能取代李家统治国家。唐朝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之前积累的财富。还是有足够的实力的。安史之乱中期,唐朝还有60万左右的军队,大燕国只有30多万军队。此时唐朝的实力大约是大雁的两倍。这样,唐朝的士兵只要不是老弱病残,就不输给大雁。
关于安史之乱的结局,还有一种说法。安史之乱之所以结束,是因为杨贵妃的死给了双方一个喘息的机会,大雁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所以杨贵妃的死促进了战争的结束。安史之乱只是一场战争。755年,安禄山开始骚动。同年165438+10月15日,唐玄宗得知安史之乱的消息。几经犹豫,他决定任命我安西使冯长青同时管理我使和平陆使,作为这次叛乱防御的初步准备,还任命荣帝六子王立万为元帅,当时的右金吾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经过唐玄宗的准备,安禄山的军队虽然遇到了一些阻碍,但由于杨无能,安禄山还是在同年6月65438+2月12攻占了洛邑。当时,留守东京的李~和中御史程无缘无故地投降了,于是他们都被安禄山杀死了。河南的尹达Xi毫无骨气地向安禄山投降了。我想知道唐玄宗是否因为有人投降而失去了判断力。听信了狱军太监的诬告,以“丧法失师”的罪名,将坚守的冯长青、高仙芝两位将军斩首。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衍帝,改名元。此时的大燕军所向披靡。很快就进入了长安。看到这样的情况,唐玄宗立即选择逃离长安,逃到马尾坡。在逃跑的路上,士兵们又饿又累,他们不想再打了。于是,龙武将军陈让杀掉捣乱的杨父子和杨贵妃。杨其实已经被士兵砍死了。看到这种情况,唐玄宗打算为杨贵妃说情,士兵们并不买账。最终,唐玄宗给了杨贵妃一份礼物。这下士兵们士气高涨,立即进行了反击。叛乱很快就结束了。安史之乱是唐朝盛衰的一个点,同时也造成了唐朝的割据。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零三个月。虽然叛乱最终被镇压,但唐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过这次灾难,大唐大不如前。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角度,都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司马光曾在《资同治鉴》中这样记载:“安史之乱爆发后,灾难和混乱接踵而至,百姓无怨无悔地沉沦了二百多年。”从最直观的可以看出,当时的老百姓很穷,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生活。政治上,那些地方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不再听从唐朝中央机关的命令。中央一声令下,他们就不服从,他们也不会完全正确地执行。更多的时候,圣旨被当成一张废纸。这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统治力在下降,甚至可以说已经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经济上,平定叛乱耗费了大量的物力,中央财政状况感觉有点空心化。而且因为战争,人们不能安心种田。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没有和平的农耕环境,人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据许多史料记载,安史之乱后,民间发生了大饥荒。这可以证明这场战争对经济的打击有多大。所以安史之乱就算被平定了,对唐朝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影响了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