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守旧派支持新政的例子?

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病逝,袁世凯代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六月授职)。二十八年初,袁世凯兼任政务部长兼训政部长,在保定创办北洋军政部(后改为北洋监察训政处)。此后,他还监督并开始编练北洋常备军(以下简称北洋军),夺取了清朝京畿的警察权。此后,他又兼管商务部长、电力部长、铁道部长等职,号称一人八大臣,权力从军事向政治、经济等方面迅速扩张,形成了“朝中有大政,各从军部到北洋”的局面。袁世凯的势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

在当时的西方人眼里,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人”,是中国改革之父。袁世凯是李鸿章的最佳继承人。他“一直负责推动整个大清国的现代化进程”,是继李鸿章之后为数不多的能够影响政局、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家。一位采访过袁世凯的美国记者说,袁世凯是清朝倾向改革进步的高官中的“第一人”。他是“认真研究外军组织方法、战略战术的第一人,也是大力倡导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人”。他“不是清朝维新之父,但能把维新进行下去”。他“素质全面”,有“过人的才智”,有“远大的抱负”。他善于利用政治机会,有能力把自己推上最高权力的宝座。他吸取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对西方的教训,主张尽可能寻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和理解,以推动保守的渐进式改革。

[转自铁血社区/post _ 3777140 _ 1 . html/]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清廷设立了执行“新政”的主持机关,监督政务厅,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法令。由于戊戌变法的教训,许多官员对这一新政策持消极观望的态度。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以“激进改革家”的身份出现,并于当月立即向朝廷提交了10项新政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官员学院和官员培训新政博物馆。命令学生学习实用书籍和外国学术;各省设立官报局,开民智;派诸侯的官员出国留学;成立商会,创业等。而且首先他在山东行医,积极推动新政。先后设立了教师堂和学校的教师堂,建立了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的前身),建立了总商会,建立了银元局。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政务大臣后,带头倡导各种新政。评论者认为,“清廷创造的政策几乎都出自他们之手。”

这一时期,袁世凯除了实际控制国民训练中的用人、经费、军械制造、检验等权力外,还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革新,以清政府雷霆万钧之力迅速完成北洋六镇的编练。

政治改革围绕着整顿吏治。有规章制度,公费改;设立官方测试办公室和调查办公室;“开官智”,为新政培养人才。

“坏规矩”又称“规矩、礼”,指的是过年时下属给上级的“约定俗成”的钱和礼物。清朝的官员因为薪水微薄,办公费用众多,不得不这样做。但是,为了充实自己的腰包,行政长官尽可能多拿;下属成员为保位谋肥作出了贡献。袁世凯认为,官僚最大的问题是“无非是接受坏规矩”。他采用了打破常规,改公费的老办法:根据官员历来收入的多少,划分清楚等级,酌情给予公费,从每月1200元到每月120元或520元不等,不得私下给予或收受,否则严惩不贷,以保持官员的廉价,制止他们的贪婪。在晚清腐败的环境下,此举的效果可想而知。

设试官署和调查署是袁世凯对新老官员进行测试考核的改革措施。考试科目五:1。体验;2。批评,如公函;3。法律法规,如新旧法律、各国宪法等。;4。品行,如行事低调,是否吸食鸦片等。;5。口语力,比如回答是否详细连贯。调查分为正常和临时两种。平时主要是了解官方政绩,采访民意;后者查处了参与元老院的重要案件、总督指手划脚事件、官官互评事件、士绅告官事件。

“开官智”培养新政人才的途径是开设官员课堂,即将改为直隶法政学堂,招收候补、候选官员学习。每年招收120人(再加上山东等五省100人),分为预科(半年)和普通班(一年半)。主要课程有:大清律例、大清法典、谈判规则、政治学、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国际公约、国际私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宪法学、应用经济、金融学、警察学、监狱学、统计学、中外贸易史、日语、行使裁判权等。大部分是日本老师教的。毕业后,分配好与坏的区别。法政学院附属于职工学校,专门教职工。此外,新的州县官员在上任前,将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问,访问行政、司法、各种官员家庭、学校和行业,然后前往新的岗位。还有分配留学生到新政机构工作等措施。

【转自铁血社区/】

此外,义和团运动后,《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不得在天津驻军,精明的袁世凯培养了3000名警察进驻天津,代替军队,代替长官管理社会治安,维护主权。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袁世凯努力地方自治运动的推动下,天津举行了第一次地方市政选举。

经济改革主要是促进工业发展。兴实业的指导思想是挖潜利源谋生,增财富国,办实业反洋货。

在工业方面,成立了负有指导任务的直隶工艺美术总局。技术总局在北京一、二中设立了初、高级工业学校、劝人展览馆、教育用品厂、实习车间、劝人铁厂、种植园、官纸厂、劝人场地、小学工场,设有夜校、器械讲座、工商研究所、工商讲座等。技术总局以各种方式劝导和推动工商业振兴;派工业学校的教师到街上讲学,说服委员们到各地去调查各州各县的生产和工业;说服官绅联合办厂;号召各界人士“齐心协力,奋起直追,或以自主投资办作坊,或匡正同志办公司”,“兴实业,大赚特赚”,策划“万般启护”,代办展览;试点工业销售办事处,销售本厂产品,办理本省寄售业务,但不得代销国外商品;厂矿考核评比,光绪31,2002年(1905,1906)评定75个样板厂,授予38个金奖和47个银奖;派工人和学徒到湖北学习织麻织物,到江西景德镇学习制瓷,到日本考察造纸和编织的方法;请求农业、工业和商业部批准向豆油榨油机、机器轮磨机、折叠桌和黑胰腺的发明者授予专利。这些都让“业”字深入人心。“学术界的人有实业教育的思想,企业界的人有科技创造的思想。”创办的企业有织染缝纫公司、胰脏制造公司、牙粉公司、玻璃厂、机器造纸有限公司、万依有限公司(织毡等。)、电灯有限公司、吉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北洋叶全铁厂、工业技术厂、北洋烟草公司、唐山启新石灰公司(启新石灰公司资本1万元,年产水泥20万桶以上。

在矿业方面,成立了滦州煤矿有限公司,主要目的是振兴商业,帮助北洋官兵用煤。此外,开平、临城两地存在采矿权收回纠纷。八国联军入侵时,开平煤矿局监管张仪谋取私利,欺骗清廷,与德国德崔林、英国商人莫林签订合同,将矿井改为中外合资的开平矿业有限公司,在英国注册,实际上是英国欺诈侵占采矿权。光绪二十八年(1902),袁世凯发现矿山及其河流、港口、土地落入英国手中,立即与英国驻华公使交涉,并多次斥责张仪、德崔林,同时上告清廷,要求外交部向英国作出具体声明,绝不承认所签私约,尤其是港口、河流。清廷限定张仪收回两个月,但半年后,袁世凯在张仪玩了几次偷卖矿权,等等。林城煤矿也是牛和龚私自与比利时沙多草签协议,将矿上的产业和房舍交由沙多管理,名为联营,实则与盗版无异。光绪三十一年(1905),袁世凯上书宣布原合同无效,先后派唐、梁敦彦与沙多重新订立中外合资企业章程。最后商定借300万法郎(92万两白银)合资收回矿产主权。

在交通方面,修建了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由袁世凯监造、自筹资金、独立设计和建造的官办铁路。袁世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道路经理,铁轨、枕木、机器、车辆等物资免税。京张铁路全长170公里,途经居庸关、八达岭,地形多山,工程庞大艰巨。外国人轻蔑地断言,在中国修建这样一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生。但光绪三十一年(1905)京张铁路开工,四年通车,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有利于抵抗侵略,维护中国权益。中国人仍然热情地赞美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功绩,但他们不记得也不了解这条铁路的决策和融资,包括用中国和中国的资金修建的决定。一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说:“京张铁路是袁倡议、提出并完成的。”

曾国藩和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