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运城盐湖?

此地原是山西省运城市黄河流域的一个湖泊,因湖的特点是盐田,故称运城盐湖(运城盐池)。

运城盐池,古称燕泽、蓼,又称界池、河东盐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运城区南部。盐池北邻运城市七里岗、四里岗,南接中条山,东临安义,西接解州。东西长20 ~ 35公里,南北宽3 ~ 5公里。是一个外围高、底部低的天然内陆盐湖,总面积130 km2,海拔320m,水深0.22m..它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

运城盐池资源丰富,除盐和芒硝外,还有硫酸镁、硫酸钙、钾、溴、硼等稀有元素,是天然的“万宝湖”。

运城盐池盐历史悠久。春秋初期,河东的池盐已经很有名了。汉代在安义县设置盐官,管理盐务。宋代河东盐池产量达8250万斤。

运城盐池成功的原因

地质学家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中条山北部发生了大面积的地面沉降。这种沉降向北扩展到峨眉山,向西扩展到陕西朝邑,形成了运城盆地和盐池的原始雏形。

两三百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初,地壳又发生了变化,中条山发生了垂直运动,在中条山北麓造成了断裂,出现了狭长的坳陷带,逐渐形成了水池,盐的不断沉积最终使其变成了盐池。盐矿物主要形成于第四纪中更新世至一万年前全新世的沉积物中。含盐系统厚约300米,另一个是卤水中的盐。

运城盐池为闭流自流盆地,周围潜水向盆地中心汇聚。汇流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层盐分的溶解和水质的不断变化,进入盐池的潜水含盐量高达3 ~ 5g/L,矿层顶底板一般为粘土,无溶解现象,密封性好。

根据沉积物和盐沉积的空间分布分析,自盐池形成以来,沉积中心一直由东北向西南移动,最大距离为20公里。在此期间,发生了两次剧烈的构造变动,造成了沉积的不连续性和矿体的断层切割。

早期沉积特征为硫酸盐油藏,后期为硫酸盐-氯化物盐油藏。主要成盐物质是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钠。矿物为芒硝、钙芒硝、钙芒硝、盐、石膏、硼镁石,少量伴生元素为成盐元素澳、碘、坑、镍、丹、贾、钙、钾、贾,随水迁移至盆地低洼处,沿途蒸发浓缩,最终形成运城盐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运城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