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理想主义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除了& lt《五经》中的责任、节制、忠孝等传统思想都是其与封建统治相结合的结果,所以儒家思想是与我们同时代的主流思想。

积极方面:(1)重视教育,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可以说教学经验非常丰富。

(2)讲究道德、伦理、仁义,自觉遵循真善美。一方面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灵。

(3)思想上,他善于辩证思维,重视自然农业和经验,认为自然秩序是人类理性的根源,人类理性是人类自然权利的基础。提倡“以农为本”是一种重视农业的思想,符合中国古代的实际资源情况。

(4)倡导“以礼治国”和“伦理政治”的思想。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是“德”文化,表现在政治上,有积极的一面:忠于国家,抵御外侮,暗杀暴君,直接训诫违法者。伟大的民族精神!

(5)儒家思想早熟而强大,贯穿中华民族的大部分时期,给社会历史以稳定、平衡和参照的约束。

儒家思想的负面:(!)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孔子因其强烈的政治目的而倾向于参政。

(2)忽视逻辑,盲目重视经验,被称为“经验理性”,使逻辑推理和深刻解释事物规律的理论没有萌芽,没有西方人那样透彻,甚至产生理论和学说。

(3)强调个体对群体的服从压抑了人的个性,忽视了人格和统一思想,导致人们对忠孝的无知,道德和责任的标准压抑了人的创造性,这也与历代帝王的意志合拍,并被他们用作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4)伦理关系的固化和绝对化,三纲五常,专制父母成为人身压迫和精神残酷,制约了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进步的阻力。

(5)伦理观念和等级制度变得排外,从而限制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历代皇帝也不重视科学技术,用“迂回”来形容一些科学成就。

总之,儒家思想的两个部分——圣人的主观思想和客观政治理论,即“内圣”和“外王”(王即治理和统治),对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即使是现在,我们也走不出它的圈子。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客观真实地面对这一点。

比如在我们现代教育中,儒家的教育方法还是很有用的,比如“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

在官员腐败问题上,道德、仁义、儒家会成为谴责贪官的依据吗?而且,我们所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勤奋感,并不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不是儒家文化传统的精髓。

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负面影响

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制度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至今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撼动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的地位,它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心理素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几乎成了政治玩偶,时而被完全肯定,时而被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后,我们提倡批判继承,但在儒学领域,继承多,批判少,在专家学者的著作中只能看到寥寥数语,要么束之高阁,要么被埋没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无法欣赏。其实,在一种思想的传承过程中,批判其消极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消极经验,走出自己的思想误区。当然,很多负面因素并非儒家本意,而是被历代大学者“修饰”和封建王朝不遗余力的“义务教育”。但是,历史已经成为事实,儒家思想对中国产生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这里,就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仁”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量级元素,它以“爱”为基础,儒家伦理思想由此展开,但又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相互制约,显示了儒家伦理思想的两重性。儒家最初界定了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经过董仲舒的汉代“三纲五常”和宋明理学的进一步巩固,通过上一层楼完全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愿。在以父母为首的家庭组织中,父母和普通家庭成员实际上处于被奴役和被奴役的对立状态,以此为基础的封建政权是封建家长制的放大形式。“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死,子不得不死”曾被奉为格言警句,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着实令人震惊。而上层阶级的限制在减少,皇权、父权、夫权的长期侵蚀,使得中国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治比法治更有市场。中国现代史上的悲剧“文化大革命”的根源是什么?仅仅是领导的思想和人民盲目崇拜领导的区别吗?当然,文革爆发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今天回头看那段历史,为什么会出现“领导响应群众”的情况呢?应该说,什么样的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领导人,这就是文革的可怕之处。对女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戴上“魔咒”,要求她们牺牲自己来换取荣誉之名。人们总是把潘金莲称为“荡妇”,比如用现在的思想。

从解放的角度来说,他不就是古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吗?民国初年,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报道,大意是一名女子在丈夫死后跳崖寻找丈夫,以完成自己的贤惠人生。报纸不但没有反对这种行为,反而表扬了这位女士的行为,称赞她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鲁迅曾经深刻地揭示过,辛亥革命后,封建专制在表面上消失了,单家制度还活着,封建礼教还活着。从这篇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窥见管中窥豹。

“托古改制”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事“托古改制”似乎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政治家的习惯。有一位外国学者曾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更替比作立方体的转动,只是换了一张脸,外表和内涵都和以前一样。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后,革命创新很少,但都是模仿前人,纷纷效仿。近代以来,一些政客的习气不改,上演了一出“复辟”“称帝”的闹剧。历代改革者也很难跨越“托孤改制”的思想鸿沟。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场景:一群白发苍苍的大臣跪在金王座上,泪流满面,甚至用头抢地,高呼:“祖宗之法,不可更改!”结果改革者不是被降职、革职就是被斩首,最后的结局是多数。我们说,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历史上,动力不足的问题非常严重。这和儒家的愚人政策有关,主张“智在愚人之上”,“人能使其发生,而不自知”。似乎只有改革派再摇旗呐喊,却很少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这就让人想起了一幅画面:“一叶扁舟,一袭竹衣,一个老人在寒江——雪中垂钓”。比如改革者在台上演戏,百姓在台下看戏。他们成功了,没有听到掌声。不成,大家一哄而散,回去取了些银子,私下买了些蘸了血的馒头。到了近代,我们被拿枪的外国列强打开了国门,资产阶级试图改变中国的命运。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戊戌六君子被处死。北京人对这件事大多持观望态度:北京以外的人只把这件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与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敲响的警钟和巴黎市民为捍卫革命成果而举行的武装起义形成鲜明对比。有人说,任何革命都有它的动力,都有它的积累过程。没错,历史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但为什么中国的封建专制延续了两千年,影响至今未尽?我们在分析历次改革或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总会总结出条条框框。当然,失败是多种原因的结果。从哲学上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民族思想内部。

“复古”思想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政治上。20世纪80年代前后,朦胧诗首次出现在中国,震惊了文坛。它不同于“四人帮”写的“批林批洞”的儿歌,也是在某个时期流行起来的。而在脚下,“风铆”的激越诗就不一样了,因为一部分习惯了传统的人被惹恼了,纷纷被批判。有人说它是四人帮毒气在诗坛的折射,是解放潮流中的倒旋涡,是初生婴儿身上可恶的脓包。今天这些可笑的评论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对新事物的态度。看到新的东西就把它当成异端,而古代的东西都是好的。有时候,一个不识字的人会感慨:李世民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于是就有了一般的说法: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古代文学备受推崇。很多人小时候就知道“四书五经”。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时,他们总是喜欢在古籍中寻找答案,这严重抑制了中国人创新思想的发展。

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认为要培养理想公民,必须高度重视音乐和体育。音乐能让人优雅,运动能让人坚韧。而儒家则崇尚“文”,贬低“野”,要求人才“文有所知,礼有所礼”,使人才的创造力受到观念的严重束缚,而这种忽视生产劳动本身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奇怪观念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社会生产劳动,忽视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脑体分离,至今仍是沉重的负担,经济技术落后。孰优孰劣?看看鸦片战争的武器就知道了:中国人是大刀长矛,英国人是长枪。可能有人会列举“四大发明”,有些成就领先欧洲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否定上述观点。诚然,谁也不能对古代中国的丰硕成果视而不见,但只要环顾世界就会发现,当中国在某些领域领先于欧洲的时候,欧洲人也在某些方面领先于中国。最好的证明就是翻开初中的理化课本,你会发现上面没有多少中国人的名字,但是一堆欧洲人的名字会跃入我们的眼帘:牛顿、伽利略、帕斯卡、道尔顿。

其实,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弘扬“学”的精神思想而不仅仅是精神。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文明几乎断绝。秦火之后,书籍遍地,终于可以在民族的历史上建起辉煌的一页。唐宋以后,所有的经典都被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但汉民族的处境却每况愈下。有人视唐为强,但唐朝时京城三陷,天子四迁。为什么强?无数史实证明,我们过于重视“音乐”,而忽视了“体育”。

此外,封建王朝利用儒家思想中“尊精抑末”的观点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阻滞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吸引知识分子的精力去读儒家经典,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近代以来,保守势力利用孔子“华夷之辨”的思想处理中学与西学之争,坚持闭关锁国,使中国人失去了一次赶超西方的重要机会。

有人说儒家就像粮店,我们不能批,否则就没饭吃。为什么不呢?中华民族的心弦就这么脆弱吗?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积极因素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和品质,培养了不同地区的中华儿女。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带着感情色彩来看待这个问题。过去的历史留给中国人民的不仅仅是厚厚的历史书。可怕的是留在中国社会的陋习,留在中国人心中的恶念。过去塑造了我们,我们继续书写未来。以前我们对待的一切都是表面的,所以“前车翻了几千万,后车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说:“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让人们真正了解儒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