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多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个成为人才?——记住一个简单的历史来源。
说实话,这个标题对我来说还是挺震撼的。毕竟3300名状元没有一个成为成功者,这是应试教育的彻底失败。但我一直知道中国新闻的特点——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新闻特别反常识,你最好先琢磨一下它的可信度。鉴于我最近执迷于写书和挖掘史料,我简单用了一点史料追溯了一下这个答案中的基本论点——“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个成为行业翘楚”(见《上海教育》第34页,2011,12A)。
所以你不妨和我一起看看为什么这些高考状元这么受欢迎。
首先,根据问题,
我找到了上海教育2011 12的目录:
这所谓的研究纯粹是胡说八道吗?本着务实的态度,我又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个说法最早的来源之一竟然是《文汇报》:
我听说过袁振国的名字。从理论上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机构。如果他们真的有类似的研究,那肯定是有研究成果的吧?结果我搜索了一下,没有发现相关研究的信息。
不过没关系,既然这是在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主题论坛上说的,肯定会有相关的发言记录。经过仔细调查,我发现:
是别人干的!
是别人干的!
是别人干的!
嗯,到了这里,我忍不住先搜索了一下报道这个故事的记者姜,结果发现这个记者真的很棒。原来是文汇报首席记者!上海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三八红旗手!我问你怕不怕!
人家嘴里明明说的是“别人做了什么”,一说到这个首席记者就变成了“他们研究所刚完成的”。果然首席记者不一样。
但这还没有结束。这个“另一个人”是谁?于是我继续查,终于查到了根源。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研究的吧!来揭穿高考状元成不了行业老大的秘密吧!
娜,纳尼?不是说3300人吗?怎么只能找到这么少?不过没关系,100多人没有一个行业领军人物,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我们来看看这份报告是如何定义“行业领导者”这个概念的!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按照这份报告的逻辑,顶尖学者(尤其是80年代及更早)的资料大部分已经丢失,能查到的顶尖学者的资料相对落后。那么如果一个人在1985参加高考,然后从事学术事业,那么在2007年,他必须是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或者美俄科学院院士才能算是“行业领军人物”...
是不是太难了,老铁?
不过没关系,学界循规蹈矩。报道不是还提到了一个“2007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吗?优秀校友,这个难度应该没那么大吧?
中央委员!
国内外上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需要知道这一点:到十八大时,60后中央委员只有10人。第一位70后中央候补委员出生于2016。
那么在2007年,用这个杠杆作为“行业翘楚”的标准来衡量这些78年后的高考状元,是不是有点疯狂?
所以我们最后总结一下:
一个不靠谱的网站用不靠谱的方式做了一个不靠谱的研究。
然后一个靠谱的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庆的论坛上引用了这个研究,由一个不靠谱的记者发表在《文汇报》上。最后被作为攻击现行教育制度的证据。这简直就是一口地道的丁公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