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扇之名考

石扇之名最早见于《程响县志》。《梅州市梅县区第一部地方志》由明代嘉靖、忻州(1541)县令陈应奎、宗教诏书《赖村》所有人编撰。几经修改,以手稿形式流传了150多年。清康熙三十年(1691),程响县知县刘光聪编辑印刷该刻本(史称刘志)。在本书第一卷《地理志》中记载:……龟浆之都,距县城五十里……村中有石山、香村、谢天、濯水、百亩前、金谷坑、松山等几处。按照明朝的行政区划,附属的城叫乡,乡村叫都,下面都叫村。可见,石山村和香村当时都是归桂江管辖的。桂江都市圈相当于现在蕉岭的狮山、百度、城东、南山、高寺地区。

石扇的名字从何而来?从字面上看,一般理解为“石头做的扇子”,或引申为“扇形的石头”。最早解释石扇名称由来的文字,见于清乾隆十五年(1751)嘉应府(今梅州)王所编的《乾隆嘉应府志》。南岭山在城北35里,前面有两块多石,露出岩来。换句话说,南岭洼前面有两块十多尺高的大石头,上面有些洞,就像一把展开的扇子。所以这个地方叫“石扇”。

后人根据这段话写文章,石扇名称的由来几百年来几乎成了定论。我从小就是村长。65438到0962年我在梅北中学读初三的时候,去南岭洼找过这两块“范石头”,可惜一无所获。所以,我早就怀疑这种说法了。

我不是唯一有疑问的人。早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北京国子监任编辑的松口人温忠和主持编纂《嘉应国志》,对这种说法也有怀疑。于是我派人实地调查(采访),调查员指出了这个错误:

《光绪嘉应府志》记载,南岭山在城北35里,前面有两块多石。这块石头像一把扇子,因为它是以它的家乡(知望)命名的。在案例访谈本里,这块石头在石扇的口边,有一块中流砥柱石。老志在南岭,这是个错误。

调查人员认为,扇形石头并不是像扇子一样直立、铺展,而是躺在河床上的“中流砥柱石”。依稀记得上世纪60年代水口红公子路坎下河床上确实有一个宽10多米的扇形狠头。邪恶的头上有几块突出的石头。会不会是「中流砥柱石」?我希望在那个地区长大的一些乡亲能回忆起那里是否有一个扇形的石坑。据估计,早在600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就逐渐从福建由北向南迁移到程响,沿着石峰小道回到水口定居樊氏,这是最便捷的路线。因此,以水口河床上最明显的地貌“扇形石柱”来命名这个村庄是很有可能的。而且水口山也是南岭山北段的终点。如果这块石头是一块扇形的石头,知望说“前面有两块石头”也不算大错。至于石扇的名字是否来源于这里的石坑?不敢妄下结论,读者可以自行分析决定。但是今天,答案已经无关紧要了。石扇这个名字叫了几百年了。有没有石头不重要。几年前,我特意站在较低的桥上给扇形的码头拍照。没想到原来河床起伏处的扇形码头已经被茂密的观音竹和水草覆盖,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模样。

下面这张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是在中国的另一个地方拍的。这些扇形的石头非常逼真,据说是河水中的碳酸钙经过数万年的沉积积累而成。石扇口的河床起伏处可能曾有过两块类似扇形的石头,人们在上面垒了一些土,成为扇形的导流坝。

这就是石扇这个名字的由来。虽然现在找不到扇形的石头,但还是要感谢600多年前最早来到此地探险的先民。他们的名字响亮好记,字面意思简单优雅。比起其他地方叫“狗马岗”、“牛石套”、“猪坑”的地名,“石扇”这个名字好听多了。

现在梅州市梅县区狮山镇从行政区域上包括香村和八庄村。事实上,香村自明清以来一直隶属于纲(隶属于附城西翼),直到清末才归石范管辖。香村的名字从何而来?据《宋史》“南宋七年(1171)潮州野象百头,食庄稼”,故可认为宋元时期粤东仍有成群野象。程响地区属潮州府管辖。明初客家先民来此开发时,野象可能破坏了庄稼,象村这个名字可能就是从野象得来的。此外,粤东还有许多地名,如“象湖”、“象洞”、“象岭”,相信都与野象有关。

明代《程响县志》中没有记载巴庄村,只记载周西发源于“平原莲塘角”。《清代乾隆嘉应府志》中记载,八掌属石扇,有可能八掌原属长天都管辖。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程响脱离平原郡,巴章仅属一石范管辖。民国以前,所有史料都写成“八章”。由于客家话中的张与庄读音相同,“巴庄”一词在解放后逐渐被改写。至于巴庄(或称巴张)名称的由来,笔者认为可能来自村西的一座山“拉口张”,似乎并无其他含义。(引自《美北学校学报》第9期2013,136页,作者李信祥)

梅州市梅县区狮山镇,位于梅州市西北18km,梅州市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交界处,是一个客家小镇,人口2万余人。说到石头迷,就不能不提他们名字的由来。据《嘉应县志》记载,狮山镇因南岭有两块大石头,高十余尺,呈扇形展开,故名狮山。历史上,尹倩有一个市场,叫做尹倩市场。后来镇政府驻地搬出了银钱,也就是中和市场,但银钱古市场还在。狮山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煤、玄武岩、花岗岩、锰、稀土、钨、钻探砂等,其中以石灰石、煤、玄武岩最为丰富。

石迷有李、罗、邓、高、林、谢、黄、于、叶、邹、朱、吴、曾、彭、肖、张、郑、赖、冯、范、刘、廖、陈、曹等。石迷淳朴,居民团结和睦,社会风气极为高尚。石扇地方虽小,但人才辈出,历来为人称道。小镇虽然僻静,但山清水秀的偏僻村落,偏僻的村落,也孕育了腾飞的巨龙。罗芳伯,西南大岭下罗屋人,曾经当过老师,但不屈服于满清统治,远赴南洋,在婆罗洲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 *共和国。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而且毕竟没有背后的帮助,李博无奈被荷兰红发所灭,但他的名声将永远留在历史中。彭景毅,1931,出任梅县县长(现为梅县区长),任职是改造梅州市中心城区。今天,凌风东路的骑楼是由彭景毅先生设计的。梅江大桥,梅江上的第一座桥,建于1931,于1934竣工。它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梅江大桥建得很漂亮。上个月,桥的圆拱倒映着河水,是一道特别的风景。自建成以来,它已成为梅江的景点之一。它是在彭景毅先生的主持下建造的。至于* * *和初中大将小,他出身贫寒,以勤奋和爱国的热情献身于国家。我相信,我不需要对每个人说什么。还有一大批爱国爱乡的乡贤,如张、彭淦波、曹少秋、林、等。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海外华人领袖或成功的商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家乡有一份热爱,或造桥修路造福乡亲,或支持教育,支持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