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文明的衰落与生态环境有关吗?

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采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不当的盲目开采带来了不良后果。历史上有许多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文明衰落的例子。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巴比伦文明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古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地中海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西班牙、意大利、西西里岛、南斯拉夫、希腊、克里特岛、土耳其等。)、发源于中美洲的古玛雅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国古文明,都是由于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气候温和、生态良好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在历史的某个时期繁荣起来的。这些古文明走向衰落的过程和原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无休止的乱砍滥伐,肆无忌惮的开垦土地和草原,造成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存环境急剧恶化,贫瘠的土地再也无法承受不断增加的人口,因此走向衰落。根据联合国环境与经济发展委员会1992的调查,在过去的20年里,有5亿吨表土流失。失去了5亿亩森林,其面积相当于美洲大陆的1/3;有近654.38+0万种生物物种从热带雨林中消失。东南亚曾经森林覆盖率非常高,热带雨林面积仅次于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第二。然而,随着热带雨林的无节制砍伐、大规模毁林开荒、战争破坏、传统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森林的消耗急剧增加,种树的速度赶不上毁林的速度。东南亚热带雨林消失的速度令人震惊:印度尼西亚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积达到9000平方公里,马来西亚为2550平方公里,泰国为1588平方公里。由于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丧失,水利工程遭到破坏,灌溉地减少,洪水爆发,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990菲律宾莱特岛的一场洪水,一夜之间杀死的人比这个国家22年的反政府叛乱还多。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人类认识到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注意尽量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这是21世纪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