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宝应宁郭汜的历史传奇

01据县志记载,宁创建于唐代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无尘僧所开。原名宁国禅寺,后改名宁国教寺。原址在大新桥以东,叶挺路以北。临街靠城墙,前后有六个入口,寺庙数百座。据说是淮东有名的寺庙。明代文人儒生在其中读书,一入寺,梵文书声不绝于耳。清兵入关后,因规模较大,常被过境和驻防的士兵使用。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刘中柱曾感叹,“不建大旗,刁斗无钟鼓,说唱无梵文。”。清道光六年发生了一场大火,颜所著的《宁量》也被焚毁,令人痛心。百年来,人祸连连,天灾不断,古寺日薄西山。解放后改建成大众电影院,残存的寺庙陆续拆除,只剩下一座蝴蝶厅,现已成废墟。02 1998,县领导对宁的搬迁改造方案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面积扩大了一倍,达到10000多平方米。东起安义南路,西至回龙巷,北至东门街,南至松井河,全部纳入新建的宁郭汜。然后以新建的大雄宝殿为先导,逐步完善的计划开始有条不紊紧张的实施。明伯、原宪、田乐、高僧大德在搞好以寺养寺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各方纷纷结缘,到处筹款,大力筹款。住在这座城市的信徒也慷慨解囊帮助他们。施工期间,机器声和佛号声此起彼伏。挥汗如雨的工人和沉默不语的和尚隔窗相对,交织出僧尼合力建寺的繁华景象。有一天,我正和老艾说话,突然听到重物落地的声音,急忙去看。一名男子从大雄宝殿楼顶脚手架上摔下,立即被送往县人民医生抢救。很快消息传来,男子毫发无伤,大家都惊叹于如此不幸中的大幸。大雄宝殿土建完成后,制作了中间的释迦牟尼像、两侧的十八罗汉和后面的观音岛等雕塑,并涂上了黄金。与此同时,大雄宝殿东侧的佛经楼、古寺周边的仿古建筑以及寺院等设施的修缮一直忙碌到新世纪元年的盛大庆典。特邀编辑:徐雯编辑:周洪海作者:梁鼎成本文由晚安宝盈(ID: ID:waby2019)出品,宝盈生活网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