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楚、秦、燕、赵、魏、汉,七国为上。是什么时候?
春秋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修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教的普及,各诸侯国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随之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大官在诸侯国的影响逐渐发展起来,如鲁的三桓、齐的石天、晋的刘清。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职,互相争斗以扩大地盘。最后晋国的清朝六国打起来了,只剩下汉、魏、赵。周威烈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三族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田敏废齐康公,自立为君,也得到了周安王的认可。三晋和田的胜利,宣告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政治法则。于是,从变法开始,各国争相开展以富民为目标的变法运动。改革的核心是把工人固定在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税收。随着社会文明的深入,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迅速膨胀。增加剥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战争。所以这期间战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到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65438+公元前0年)的255年间,发生了230次战争。战争爆发,双方动辄出动数万至数十万人。西汉末年,刘向把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整理成一本书,名为《战国策》。此后,人们把这个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齐、楚、燕、秦、汉、赵、魏最为强盛,被称为“战国七雄”。魏文侯(前445年至前369年在位)任用李悝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其所受的教育,建立军队士兵,重用吴起、西门豹等人治理地方,发展经济,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魏武侯,吴起人,由魏相公叔,从魏到楚。周安二十年(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进行政治改革,裁减冗员,废除贵族石清迪什,明审法律,禁止私请,日益强大。然而,楚国的旧势力太强大了。楚王刚死,吴起就被乱箭射死了。魏惠王迁都大良,招贤纳士,兴修水利,对外用兵,企图吞并以濮阳为首都的卫国,引起周边国家不满。此时任用邹忌等人进行改革,大力整顿政治,鼓励臣民谏,制定法律,呼吁流放,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实力仅次于魏的大国。在十六年(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和二十八年(公元前3465438+公元前0年)的马陵之战中,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奇谋击败魏军。从此,齐国成为中原最强的国家。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齐宣王扩建了稷下学宫,设在齐都临淄。来到夏姬的学者被给予优厚的薪水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学习,培养弟子,促进了学术的进步和繁荣。
周先旺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命商鞅进行最彻底的政治改革。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石清士禄”制度,奖励兵役,编户籍,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以后最强大的国家。虽然后来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废除。齐秦东西对峙,展开了拉拢其他诸侯国、相互孤立的斗争,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与联秦之间摇摆不定。这时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和公孙衍。他们分别由连横(分裂六国)和宗和(联合抗秦)导演了一部生动而悲壮的活剧。
强大的秦国不断向东方扩张领土。周宪四十年(公元前329年),任伟张仪来到秦国,到惠文君那里征求连横的意见。他建议魏国和楚国应该互相靠近。然后在魏国和楚国的配合下,攻打韩国新城和益阳,把军队开到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回来攻占魏国和楚国的地盘,逼得天下诸侯西顾秦国,完成称王大业。这种策略正是惠文君想要的,所以他把张仪当成了自己的客人。张仪多次鼓动攻打魏国,并将夺取的土地归还魏国,迫使魏国以秦为先,分封十五郡,对其他东方国家构成极大威胁。张仪被任命为秦国的国相。周宪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魏朝采取联合共的策略,促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君主为王,以联合抗秦。但不久,楚出兵攻魏,公孙衍的战略受挫。魏翔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也失败了,被驱逐出境。魏惠王受到齐楚打击,只好在周宪四十七年(前322年)任命张仪为魏翔,想联合秦汉之兵伐齐楚。但张仪的真实意图是要求魏国先服秦,让其他诸侯国效仿。魏惠王没有听张毅的建议。在齐、楚、燕、赵、朝鲜等国的支持下,王静二年(365,438+09),赶走张仪,收公孙衍为魏翔。次年,公孙衍发动魏、楚、燕、赵、韩五国第一次进攻秦国,以为纵长,被秦国打败。
此后,秦国不断进攻三晋,利用巴蜀与四川互攻的机会,出兵占领巴蜀全境,获得丰富的后方根据地。梁王五年(316),把皇位让给了郭襄子。儿子当了三年国王,国家大乱。将军城被平太子攻下,百姓反击,杀平太子,城被,死了几万。齐宣王乘机出兵攻打燕国,在50多天的时间里,攻占了燕国全境。因为齐军大量杀害平民,燕人造反,齐军被迫撤退。不过这件事证明齐的实力还是挺强的。与此同时,齐楚联盟又加强了齐秦的实力。
为了破坏楚国与齐国的联盟,二年(前313),张仪派使者出使楚国,与齐国绝交。当楚怀王意识到他被骗了,他派他的部队去攻击秦。秦军在丹阳打败了楚军,占领了楚国的汉中六百里。张仪还说服了韩、赵、严、秦连横。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齐、韩、魏共治楚国,杀了唐梅。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骗到秦国,被扣留,最后死在秦国。从此,楚国一蹶不振。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赵武灵王以服进行骑射,将传统的铁甲兵改为骑兵,将战车之战改为运动战,极大地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成为秦国向东发展的新障碍。为了进攻赵国,秦昭派侯炜跑到这里,姬敏和秦昭同时称帝,联合五国进攻赵国。说客苏秦识破了秦的阴谋,劝王放弃帝号,发动联盟,联合燕、汉、魏、赵的军队。到了二十八年(前287年),秦被迫割地与魏、赵媾和。此后,赵国大将赵奢、廉颇、蔺相如多次粉碎秦人的军事进攻和外交压力,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和领土。
当齐军从燕国撤退后,继承王位的燕昭王努力并谦卑地寻求报复。秦和魏对都很器重。帮助进行政治改革,使燕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苏秦作为一名间谍,向齐国派遣了一个使团,劝说齐敏攻打宋朝和楚国,以削弱齐国的力量。又与赵、魏、楚等国约定,共同伐齐。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国与领兵燕、赵、秦、魏、楚,共同攻打齐国,一直攻到齐国首都,夺取了大部分领土。虽然后来田单收复了失地,但齐国再也没有和秦国抗衡的力量了。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秦将攻破楚国都城郢城,拉开了秦统一战争的序幕。楚国避开的势力,迁都陈。爱国诗人屈原感受到国家的衰败,投汨罗江自尽。周赧王四十四年(271),克庆范雎向秦昭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即与远方国家结盟,先集中力量打败邻国,再逐步吞并他国。国王接受了的计划,在五十年(前265年)出兵攻打朝鲜,关闭了上党郡与朝鲜首都新郑的联系,迫使韩国将上党献给秦国。上党军民向赵求救,赵派老将廉颇屯兵长平支援上党。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0年),秦将军王弼夺取上党,在昌平与廉颇军对峙。廉颇加固壁垒,以守攻,打破了迟速战速决的计划。双方僵持了4个月。秦利用双重间谍,让赵用年轻气盛、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出任长平赵的统帅。与此同时,秦暗中交换了将军。赵括一到前线就主动出击。他派奇兵分赵,包围了赵括。赵军被围困四十六天,杀人为食,士气大乱。赵括冒险突围,被当场击毙,全军溃败。活埋了赵国所有的四十万士兵。长平之战是秦国和他在中原最后一个强手的决战,也是战国最后一场战争。至此,东方六国不再是秦国的对手。
长平之战前,东方出现了四大著名的战国之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信陵的武无极和楚国的淳沈骏的黄歇。他们对贤下士彬彬有礼,邀约宾客,关心国事,谋求权力,采取各种公开的、秘密的、光明的、卑鄙的手段,对付秦国的入侵,挽救国家的灭亡。长平之战后,秦军乘势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秦军的死激起了赵国人民的愤慨和其他国家的恐惧。面对危急存亡之际,楚纯沈骏、魏信凌俊率军内外夹击赵,大败秦军,燕太子丹甚至派荆轲刺杀秦王政。然而历史的潮流无法逆转,六国最终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命运。
战国时期,周王室失去了名义上的统治地位,但在洛阳仍勉强维持。西周初年建洛邑时,* * *建了两座城。西边十七里的广场叫望城,东边小一点的叫成州。战国时期,由于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分封,相继出现了居于皇城的西周公和定都巩义(今河南巩县)的东周公。真正的周闲国王生活在东周公爵的统治下。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军攻取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舒敏(今登封西南),斩首四万人。西周时,曹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南)与诸侯军联合攻打秦国,切断秦国与阳城之间的通道。秦昭王发兵攻打西周,西周王不得不把自己的三十六城全部献给秦国,西周灭亡了。同年,周赧王去世,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丞相吕不韦带兵灭东周公。
秦子孝道时期,商鞅变法经过秦惠王、武王和赵浩棋。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他建立了相对巩固的中央集权统治,重视水利和农业生产,奖励军事成就,军队装备精良。他还充分利用柯青为秦国谋划战斗。越南战争在诸侯国中日益强大,最终打败了东方强大的对手,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秦孝文帝元年(250年前)去世,秦庄襄王继位,商人吕不韦为丞相。第二年,领兵灭东周,取韩志城、荥阳,建三川郡。次年,攻赵攻韩,在上党设太原郡。三年前(247年),庄襄王死了,十三岁的秦王政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秦五年(前242年),攻魏,夺取酸枣等二十城,置。秦在位第六年(241年前),粉碎了楚、赵、魏、韩等国对秦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军事进攻,还以双重间谍消灭了反秦最凶的君主魏信陵。在这一点上,在疆域辽阔强于马庄的秦国面前,东方六国的君主就类似于秦国的郡守。
秦王九年(前238年),嬴政亲自掌权,立即调兵剿灭六国旧势力,史称秦灭六国。十七年(前230年),朝鲜被灭;二十二年(前225年),魏灭;二十四年(前223年),楚灭;二十五年(前222年),燕、赵灭;并于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