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属于荆州什么?

属于荆州

沙市:春秋战国时期的江津,又名夏收,是楚国都城郢的外港。唐代改称沙头市,简称沙市,沿用至今。

沙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西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北岸。沙市历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人文历史。沙市自古以来就是“三楚名镇”。它原本是长江冲积而成的河边渡口。古有天津之称,又名夏收。春秋战国时期改名江津,是楚国都城的外港。唐代改称沙头市,简称沙市。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将沙市变成通商口岸,是中国最早的四个内河港口之一。1940年6月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沙市,1945年8月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湖北省政府第四行政公署设在沙市,市区分为民族、民权、民生三镇。1949 7月15,沙市解放,定为省辖市。1956变更为荆州市。1979再次成为省会城市。1994 10,撤销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建立史静市,后改称荆州市。以原沙市市辖区为主体,对区划进行适当调整后设立沙市区,成为荆州的中心城市。

沙市城区有中山路、解放路、胜利街、崇文街、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辖105个社区居委会。农村有新居、官居两个乡,常工、观音垱、岑河三个镇,辖4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委员会、573个村民小组。托管省牲畜繁殖场。截至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55.86万人,城镇人口44.96万人,城镇化率80.48%,人口密度为1.225人/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沙市以经济快速发展、名优产品众多、城市建设优美、文明卫生之美,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明星城市。2003年,辖区生产总值77.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53亿元,人均GDP 654.38+0.29万元。2003年,地区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689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28元。

南北最宽距离26公里,东西最长距离29.7公里,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7.77平方公里。沙市是长江古滩地,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海拔30至36米。沙市处于一个河网之中:北临长湖,最高水位33.29米;长江以南,最高水位45.22米。沙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年无霜期230-270天,年降雨量一般在958-1325 mm之间,平均相对湿度80%。沙市历来是长江中游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是川、湘、鄂、豫的经济纽带。她依托江汉平原,经济腹地广阔,市场辐射面广,商品集散量大,物畅其流,商贾众多。沙市位于湖北“大三角”(武汉、黄石-襄樊、十堰-宜昌、三峡)主轴中心。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中,从沿海、沿边地区向长江、中西部地区和西部大开发推进,具有承东启南的地缘优势。

长江经济开发区十大新港之一的沙市港,是国家二类贸易口岸,可停泊5000吨级客货船,年吞吐量800多万吨。境内207国道纵贯南北,沪蓉高速、国道318横贯东西。湖北襄樊至沙市、湖南沙市至常德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荆州长江大桥已经建成通车。京沙铁路和刘娇铁路连成一体,货物运输通达全国各地。沙市是湖北省第二大信息枢纽节点和区域信息中心所在地,拥有完整的现代化通信系统。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与省内二级通信干线交汇、穿境而过,IP网是湖北省目前唯一的三级联络点,可直达世界各地。城市街道宽敞,两旁种满了树和花。城市给排水、供电供气、园林绿化、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齐全。

沙市作为湖北省的老纺织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产品市场广阔。活力28洗衣粉、莎隆达农药、靖江保温瓶、远洋牌床单、摇臂钻床等国家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全区有乡级以上工业企业2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五大主导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竞相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兴区、商业活区”战略,坚持通过建设开放市场体系推进区域经济私有化,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的现代商贸新格局。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商业网点2万多个,其中连锁店1.200个,从业人员654380+万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6.29亿元。截至2003年底,全国注册个体工商户2.38万户,从业人员7.35万人,注册私营企业1489户,从业人员2.29万人,实现产值营业额79.3亿元。有41个专业市场。

群众艺术馆1,图书馆2个,博物馆1,文化宫1,青少年宫1,公园6个,新华书店4个,影剧院2个,电视台2个,有线电视台1,广播电台1,报社4家。体育赛事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大多数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以休闲健身为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31,在校生7.95万人。儿童入学率、一年级学前教育普及率和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达到1.000%。中考成绩连续十年全市第一,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全区形成了以综合医院为基础、社区卫生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3年,全区有综合医院5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个,覆盖全区所有街道和乡镇。

沙市积淀了集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地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沙市是楚国的都城。现存的元代佛龛、明代章华寺、万寿塔,是沙市历史文明的典型记录。周良于桥文化遗址、鸡公山文化遗址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经居住过的江都宫,反映了沙市的历史文化发展。市区内有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历经20任楚王、历时465,438+065,438+0年的楚都济南城、位列全国十大博物馆的荆州博物馆、唐代建筑玄妙观、开元观、太徽观等一大批人文景观。在郊区,有正在挖掘的天星关古墓,和正在开发的凤凰山度假村。目前,以沙市、荆州旅游为一体,以沙市到张家界、三峡、清江等周边一线景区旅游为纽带的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呈现出繁荣假日旅游经济、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的广阔前景。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船塔条约》)由11段组成,有“另订协议”和“谈判专用条款”。条约的主要内容第四项是: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编辑这个沙市的地方特产。

沙市甜蒜

沙市甜蒜又名荆州甜蒜,呈圆形,无花瓣,一颗为一个整体。味道醇厚,甜脆,是一道很好的开胃菜。它富含大蒜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硝酸。大蒜素有抑制和杀灭伤寒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杆菌的作用,氮酸能开胃健脾。

荆州是鱼米之乡,荆州重鱼。无鱼是宴,无鱼是礼。

荆州人吃鱼历史悠久,汉代就有“米汤鱼”。鱼在荆州人手中神奇地变成了各种美味佳肴。“红米煮白鱼”是古人的生活。现在,正是因为有了鱼,才摆了菜,切了鱼,那些名、色、味都很美的鱼菜,美得让人心动。

荆州市有四大名菜,其中之一是“龙凤配”。是荆州地区的传统名菜,以黄鳝和雏鸡为原料,经煮、卤、煎、滑等工序制成。

传说三国时期,刘备的媳妇化假为真。他带着妻子从东吴回到荆州,诸葛亮设宴款待他们。宴席上的第一道菜是荆州厨师特制的“龙凤配”。只见一条做成龙形的大鳝鱼,盘卷着,鳞斑着,踩着祥云,昂着头,张着嘴,角须冲天;鸡的形状像一只凤凰站在龙的旁边,用它的脖子展开翅膀,华丽的羽毛和红色的皇冠跳舞。刘备一看,喜出望外,赞不绝口。从此“龙凤配”这道菜就出名了。

第二个是“鱼糕丸子”。鱼糕丸子是荆州一带特有的风味,素有吃鱼不吃鱼的美誉,鱼肉中含有肉味,肉香嫩滑,入口即化。

传说鱼糕的制作起源于楚国,在楚国的都城济南市有一家酒店,专门制作各种鱼菜来陪酒。一个夏天,店主买了更多的鱼,但那天生意清淡,晚上还有很多鱼。眼看鱼就要烂了,店主急中生智,干脆把鱼刺全部去掉,把鱼剁成块,加些鸡蛋,加点豆粉,倒点白酒去腥,然后做个饼,放在蒸笼里蒸。第二天,鱼糕切成块,放在碗里蒸,浇上调料,摆在桌子上卖。结果大受欢迎。后来鱼饼越做越精致。人们用鱼和肥肉做蛋糕,然后用猪肉和山药做肉丸。肉丸底部放上鱼饼,最后将肚片和腰片炸盖,多菜共用一碗,俗称“杂肉丸”。

第三种是“拉皮鳝”。荆州市有一家“聚珍园”餐厅。聚珍园的“鳝鱼”是传统名菜,鳝鱼是食疗佳品。名医别录把鳝鱼列为上品,说它有滋补五脏、治虚损的功效。

第四种是“冬瓜龟裙汤”,是将肥壮的公龟裙和嫩冬瓜用鸡汤和调料炖煮而成。据《江陵县志》记载,北宋时,宋仁宗召见荆州人张静,问他江陵有什么好吃的。张静回答说:“新小米煮鱼子酱饭,嫩甜瓜煮甲鱼汤”。可见“冬瓜甲鱼裙汤”在宋代是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