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光盘架的由来和历史!还是cd发展史!

光盘的发展历程

纸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创造了一批新兴产业。

从信息存储的角度来看,光盘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型的纸张。一个小小的塑料盘,直径只有12厘米(5英寸),重量只有20克,存储容量却超过600兆。如果只存储文字,一张光盘相当于1.6张纸的1.5万张,足以容纳数百部卷帙浩繁的作品。

但是在光盘上记录信息的原理和在纸上有很大的不同,光盘上的信息是用激光读写的。聚焦后,可获得直径约为65438±0微米(微米)的激光束。基于此,荷兰飞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激光束来记录和重放信息。他们的研究在1972成功,在1978投放市场。最初的产品是众所周知的LD,激光视盘(LD)系统。

自从LD诞生以来,光盘有了很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LD——激光视盘;②CD-DA激光视盘;③光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阶段的产品特点。

LD- laser视盘,俗称LCD,大直径12英寸,可以双面记录信息,但它记录的信号是模拟的。模拟信号的处理机制是指模拟电视图像信号和模拟声音信号都经过FM(调频)调频、线性叠加,然后进行有限放大。削波信号由0.5微米宽的凹坑长度表示。

虽然CD-DA激光视盘获得了成功,但由于事先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开发和生产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昂贵的资金投入。1982年,飞利浦和索尼制定了CD-DA激光视盘红皮书标准。于是,一种新型的CD诞生了。CD-DA激光盘的记录方法不同于LD系统。CD-DA激光视盘系统首先通过PCM(脉码调制)将模拟音频信号数字化,然后通过EFM(8~14位调制)编码后记录在光盘上。数字记录代替模拟记录的优点是:对干扰和噪声不敏感;由光盘本身的缺陷、划痕或污染引起的错误可以被纠正。

光盘CD-DA系统成功后,飞利浦和索尼自然想到了用CD-DA作为电脑的大容量只读存储器。但是,要将CD-DA用作计算机的存储器,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①建立适合计算机读写的磁盘数据结构;②CD-DA的错误率必须从现有的10-9降低到10-12以下。于是就有了CD-ROM的黄皮书标准。这个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磁盘上的数据是以数据块的形式组织的,每个数据块都必须有一个地址。这样做了之后,磁盘上的数据就可以从几百兆的存储空间中快速找到。为了降低误码率,采用了增加检错和纠错的方案。检错采用循环冗余检测码,称为CRC;里德·所罗门码用于纠错。

黄皮书确立了光盘的物理结构,为了使其在计算机上完全兼容,后来又制定了光盘的文件系统标准,即ISO9660。

有了这两个标准,光盘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和广泛使用。

80年代中期,光盘发展很快,陆续推出了WORM、CD-ROM、磁光盘(MOD)、相变盘(PCD)等新品种。这些光盘的出现给信息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