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中国通史400-500字。
——读《中国通史》有感。
中国的兴衰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兴盛至今已有五千年。我们有过沉默和荣耀。当然也有几百年的屈辱,沉默让我们奋进,荣耀让我们自信,屈辱让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代中国,英雄无数。
说到秦始皇,大家都说他是暴君,但谁能否认他不是英雄!是他统一了中国,修建了雄伟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修建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大规模修建了阿房宫。
这些东西,在当时的人看来,都是苦的结果。他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但在21世纪我们的人民眼中,他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虽然古代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他们创造的奇迹却一直存在,他们的事迹被记录在人们的心中。虽然他们一开始可能没有意识到。
——读《中国通史》有感
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怯,而是坦荡。做人要学会包容。
有一句名言:“天之辽阔,比天还宽,是人之胸怀。”请用真诚的双手接过我手中的花。它会在你心中散发出爱的芬芳。只要你用热情和希望去珍惜它,这份爱的芬芳将永远留在你的心中...宽容在你身上吗?
翻开《中国通史》,发现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的一匹好马被300多名村民偷去宰杀。秦国官员抓住了他们,打算严惩他们。秦穆公说,他不能因为一只牲畜而伤害300多人。听说吃了好的马肉不喝酒会对身体有害。给他们一杯酒,让他们都走。后来,秦晋出征时,穆公的战车被围困,形势非常危险。这些村民为了报答穆公的宽容,争相与金军决一死战。慕公脱险。
穆公的宽容让他在关键时刻保全了自己。
包容别人的小错误,他会用一技之长来感谢;放了那个和你有深仇大恨的人,他会用自己的生命来偿还。正因为感恩在心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刻意找别人毛病,追求敌人的人,不也是太傻了吗?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责怪别人的错误无可厚非,但是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别人,会让这个世界更加精彩,用宽容的心做一个世界上精彩的人。
中国有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感人至深、意味深长的故事。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研究和继承。
看完这本书,感触颇深,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章。俗话说,野心不能用年龄来衡量。秦始皇从小就想统一天下。为了治理国家,他制定了严格的法律,逐渐把一个贫穷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强的国家。不管他是什么身份的士兵,只要在战斗中立功,都会受到奖励。正因为如此,秦始皇训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秦始皇先后灭韩、灭赵、灭魏、灭楚、灭燕,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国。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就实行皇帝治国的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秦始皇自以为功绩大于三皇五帝,故自称“始皇帝”。他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从小就有志向和抱负,为了成功而为目标奋斗。
《李心》写孙杨想尽一切办法使秦国强大。有一天,他下令用10两的赏赐,把一根30尺长的圆木送到南门,搬到北门,却没有人去。后来改成50两,没人去了。他想:朝廷真的让天下百姓这么难过吗?这是一个站起来把木头搬过去的人,悬赏50两,很多钱。人民议论纷纷:什么?法院开始遵守诺言。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今中外,没有诚信,诚信就什么都不是。
《中国通史》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强大的凝聚力和无穷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复兴的坚实基础,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细节。历史包含了一个民族几代人的风风雨雨,也包含了成败之道和隐藏在事件表象背后的内在规律。以历史为视角审视现实,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数不胜数,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和各种野史。然而,陈旧的观念、晦涩的文字和浩如烟海的《氏族史》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条与历史隔绝的鸿沟。另一方面,《中国通史》突破经典模式,以“篇章式”编纂为代表体裁。叙事内容的重心从王朝转向国家,从传统的“贵族精英”转向大众,从政治、制度转向文化、经济、社会、宗教、艺术,大多不再看重“褒贬人物、罗列事物”。分章、章、节的篇章体裁形式,有利于发挥叙事内容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比传统划分更容易表达作者意图和内容叙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了解中国的历史,可以让我们觉得无愧于中国人,对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如前所述,中国的史书多如牛毛,大部分都是以古文为主,这对于我们这些对古文从来不“感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阐述中国的历史,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及时雨,滋养了我们干涸已久的历史细胞。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允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但是,我们不能容忍对中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中对中国历史的简要描述,对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很有帮助。个人认为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