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佛跳墙的由来

佛跳墙的起源有两个版本:

1.在清朝道光年间,周濂用鸡、鸭、羊肘、猪蹄、排骨、鸽子蛋和各种海鲜做了一道菜。一些文人品尝后欢呼雀跃,还有人写诗说佛祖闻到香味就会跳墙来吃。从此这道菜就叫“佛跳墙”。

2.据费孝通先生说,这道菜的发明者是一群乞丐。据说有一天,一个饭店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上飘来一缕奇怪的香,发现破瓦罐里剩下的酒和各种剩菜一起倒了。老板受此启发,回到店里把各种原料和酒混合在一起,造了一个跳佛墙。

扩展数据:

风味特征

“佛跳墙”就是一坛炖几十种原料,既有一样的肉味,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食材相互渗透,味道鲜美。

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从佛跳墙里出来。反之,煨入坛时,只需微微掀开荷叶,酒香扑鼻,直入心脾。汤浓而褐,但浓而不腻。吃的时候酒里夹杂着各种香味,香味飘了四次,烂而不烂,味道无穷。

百度百科-佛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