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散在历史中

“江南与北国相连,隋朝泛滥千年”。一条贯穿南北数十个城市的隋唐大运河,不仅方便了南北交通,还促进了沿海经济的发展,给后人带来了重大意义。全长20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只用了两年就完工了,用了200多万人。现在这一项的数据已经很惊人了。

与隋朝强大的国力相反,这个王朝只存在了38年,就被唐朝取代了。它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积累起如此巨大的财富的?在如此富裕的情况下,它是如何被唐朝摧毁的?

大致说来,隋朝惊人的财富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的。首先,它继承了北周和陈朝留下的丰富遗产。二、隋朝的相关制度:赋税制度和均田制。

之所以用“基业”一词来形容隋朝的改朝换代,是因为隋朝不同于唐朝、明朝、宋朝,它不是一个挨打的世界,没有经历过浪费金钱金钱和动乱。隋文帝隋文帝通过北周景帝的禅定,开启了隋朝。北周丰厚的遗产没有被战争埋没,从容地迎来了变革。北周留下的财富除了物质财富,还有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人口。

然后在文帝和杨迪的统治下,隋朝的人口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隋朝的税收制度,税收与户籍有着密切的关系。

隋朝的户籍每年查一次,每个人的名字都要登记在户籍上,非常严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交税,但是主要的税还是以户为单位征收。但隋朝有一条规定,男女成年后必须结婚,否则要多次纳税。无奈之下,百姓只好在孩子成年后,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孩子尽早结婚。

然而,已婚夫妇被算作一个家庭。长期来看,隋朝人口不断增长,户数增加,隋朝征收的税收自然也就增加了。隋朝除了按人头、按户纳税外,还要交租税。

这个“租”指的是土地的租金。隋朝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即无主地按人口划分。哪家人口多,得到的土地就多,租金也相应增加。就这样,百姓被人口税、户口税、地方税层层盘剥,最终进入隋朝国库。

说到隋朝,后人不禁想到“重税”四个字。

隋代人口的增加也促进了经济和农业的发展。毕竟在古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因为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太平盛世,“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自古就适用。但是古代没有现代社会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所以农耕需要人力来完成,隋朝也没有人口不足的烦恼。

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隋文帝和隋杨迪热衷于建仓储粮,包括甲仓在内的“天下第一粮仓”就出自隋二帝之手。

隋朝人财、粮、税丰富,自然国力强大。

隋朝国力强盛,不仅表现在隋唐大运河的修建上,还表现在杨迪皇帝的高句丽三征上。

众所周知,打仗花费很大,但杨迪东征高句丽时,竟然出动了654.38+0万大军。什么概念?战争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储备壕,里面都是各种物资和食物。如果把一般的1万人的概念换算成粮食,那么每个人在1天内至少需要1公斤粮食,1万人一天需要1万吨粮食,足以看出隋朝惊人的财富。

然而,仅仅过了38年,隋朝就被唐力皇室取代了。这其中有很多必然的原因,从隋朝的上述做法中可以窥见一斑。

首先是隋朝的赋税制度和均田制。虽然在这种制度下,隋朝征收的赋税如流水一般,国库充实而富有。但这只是“藏富于国”,只是隋朝统治阶级的财富,与能载舟,能覆舟的人无关。相反,隋朝国库有多充实,人民所受的压迫就有多沉重。

纵观中国古代史,有多少朝代是因为“民怨”而灭亡的?人民和王朝之间出现了裂痕,就像一棵大树从内部开始腐烂。无论它如何施肥和栽培,无论它多么枝繁叶茂,它的死亡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再来一场“暴雨”,腐败的速度就会加快。唐朝是隋朝的“暴雨”,从内部开始腐烂。

其次,隋朝人口急剧增加。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避免法定结婚年龄后加倍纳税,人民不得不早早结婚生子,以增加劳动力和土地。但是,随着人口的膨胀,土地的短缺也会随之而来。搬运土地的人数是有限制的。超过这个能力就意味着资源的匮乏。如果连最基本的住房和粮食资源都不能保证,必然导致动乱。

隋朝末期,人口已达4600万。需要知道的是,唐朝最繁华的“贞观之治”人口也不过13万。相比之下,我们可以想象隋朝“僧多粥少”的现状,这也是杨迪坚持征服高句丽的原因之一。只有广袤的土地才能缓解国内动荡的影响。

最后,杨迪三次征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虽然大运河在未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当代确实是人财两空,无异于把大厦即将坍塌的隋朝从后面推了过来,加速了它的灭亡。

公元619年,李渊迫使隋炀帝尤杨退位,建立唐朝,标志着隋朝的灭亡。隋朝积累财富的速度有多快,它灭亡的速度就是这片土地的几十倍。至此,隋朝的一切繁华都如过眼烟云,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后人在评价隋朝和唐朝时,经常说唐朝国力不如隋朝,仅从两朝的人口和政府财力来比较,确实如此。但到了唐代,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之盛”、“大中之治”。这并不是因为当时的唐朝比较富裕,而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政治清明,尤其是贞观年间。在唐太宗和李世民的统治下,唐朝恢复了动荡的社会秩序,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虽然远不如隋朝富裕,但却比隋朝强大得多。这是因为唐朝的财富集中在百姓身上,唐太宗真正意识到“少施于人”让百姓的生活比容易纳税的隋朝好得多。“藏富于民”才是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