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名胜古迹
怀亚特会馆位于金三角的静安南京路,紧邻宋故居。而且教堂恢复后,前来朝拜的海外人士逐渐增多,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成为上海接待基督教外事的主要窗口之一。位于大同路(今大田路),又称大同路天主教堂。建于1920。小特里萨隐居在法国的日泉尔避难所。她24岁就去世了。他的自传《心灵简史》曾被翻译成中文。1925年,她被教皇列为圣人。上海天主教教区为了纪念她建造了这个大厅。自1993恢复活动以来。
小特里萨天主教堂是罗马建筑风格,有宽敞的建筑走廊,祭坛上方有圆形穹顶,还有半圆形的窗户和拱门。大厅装饰精美,柱子、地砖、灯罩等特殊标志都标有纪念小特蕾莎的玫瑰图案。文革时被群益无线电厂占用,把教堂分成三层。静安区有300多名天主教徒。静安寺始建于三国吴栋赤武十年(公元247年)。它最初被命名为虎都崇玄(元)寺。庙址位于吴淞江(今苏州河)上。唐代改称永泰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定名为静安寺。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庙址靠近河堤,庙基有倾倒的危险,于是迁到卢普沸井河边,也就是现在的庙址。
历史上,静安寺屡废。1946年,主持大武在印度修建阿育王石建筑,疏通泉水,整修全寺。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将静安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1951和1954两笔资金,共计2万余元,对该寺进行了修缮。1953年,主持人赤松在寺内复活了唐代以来中国唯一失传已久的密宗祭坛。1983年,国务院确定静安寺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1984年,静安寺修复委员会成立,人民政府拨专款30万元,修复静安寺。到1990,修复基本完成。1998年,结合地铁2号线建设,对静安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建。钟鼓楼、山门、东西厢房、大雄宝殿基座都已建成。预计到2007年,静安寺将进行建国后的第四次重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静安寺流传下来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静安八景”,即:赤武碑、陈、虾子潭、江景台、虎肚垒、涌泉(天下第六泉)、鹿子渡和洞。至今寺内有历代名人字画收藏、云汉兆收文碑、明代洪武大中鹤宋基址。
现任方丈慧明法师是新中国成立后,继吴德、甘泉、都欢、真禅之后的第五任方丈。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学院院长。为了修建静安寺,他提出了四个人生目标:一是重修静安寺,提出了“把一座更加宏伟的静安寺献给21世纪”的口号;二是对佛教大藏经进行校勘,并将校勘后的大藏经刻成文字传于后世。为了完成这个夙愿,目前正在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计划读完博士后出国深造。为了完成校勘任务,他积极筹划设立藏经佛学研究者,希望能汇聚有志于研究藏经的专业人士和佛教界人士,共同完成这一宏愿;第三师发起了“铸金身百万愿”募捐活动。计划用数年时间征集数百个国家、数百万信众的心愿,在静安寺用2吨纯金铸造一尊悉达多乔达摩(捐款人数已近1.3万,涉及40多个国家),在静安寺大雄宝殿用10吨白银铸造一尊银佛;第四,终生致力于佛学,研究佛经,教育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