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在隋太宗和隋文帝的宫殿里有了新的发现。了解历史遗迹的意义是什么?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意识形态领域,人们把人所处的环境、过去、现在、未来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作为一个系统,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批判了盲目以当代人的需求为唯一导向的观念。人类社会进步的实现有赖于从过去和永恒的知识中汲取营养,特别是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所体现的真理中汲取营养。作为过去的见证,历史文物的保护是为了今天和未来的进步和发展,意味着文明的延续和人类进步的价值。
二、文物价值论意义上的原因
文物的价值: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不过,我打算从另一个维度来解释。
(1)文化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文明的历程被视为一个体系。文物在原生文化的环境中可以起到不言而喻的作用,让原生文化的普通观众了解文明发展的历程和脉络,甚至促使普通观众学习文明发展的历史,在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文化认同。有人认为普通观众可能不懂文物。其实观众基本都是在博物馆看文物的。博物馆展览和一系列教育活动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另外,虽然可能很难理性理解,但普通观众在博物馆展览环境中的感性认识,即一种类似对话的体验(此时文物讲解板很重要)也很重要。
(2)时间认知:现在和未来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的,受过去的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实现有赖于从过去和永恒的知识中汲取营养,特别是从传统文化遗产中体现的真理中汲取营养。文物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我们的社会、历史、人类取得的一切成就以及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自然和环境的变化。
(3)经济增长:我想很多人都能理解文物的经济作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等领域都有文物的身影,很多机构、企业也用文物作为自己的形象标识(中国邮政的马踏闫飞、华夏银行的C型玉龙)。2008年《文化遗产蓝皮书》中的一个计算显示,文物系统的财政投入为1元,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产出为8.1元。虽然这个数字可能被高估了,但仍然说明现有的文物保护方式不仅能给文物带来效益,而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复制品的道德伦理问题——真实性。一般来说,复制品都有自己精确的定义:必须由原作的材料和工艺制作而成,“三原则”与原作尺寸一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物复制品都能与原作紧密一致,精细的细节,比如青铜器的锈色,字画的笔法等等。,无法完美表达;
其次,假设原作在造型和工艺上可以完全一致,原作具有复制品无法复制的流通经验和记录信息,这是复制品无法替代原作的根本因素——无形价值无法复制。复制品有它自己的作用,即在功能上部分替代原作,避免原作在使用中被磨损,但如果硬要复制品就是原作,那么就违背了上述的真实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