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庆祝春节有多少年了?四千多年还是四百年!
4000多年@!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即一年的第一天,也叫阴历,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的春节是指从腊祭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到正月十五的祭祀仪式,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辞旧迎新、迎接新年、祈求丰收。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满族、蒙古族、瑶族、壮族、白族、高山族、赫哲族、哈尼族、达斡尔族、侗族、黎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但节日的形式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有意义。春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字。先秦时期称之为“去日”、“元日”、“改年”、“献年”。在汉代,它又被称为“三朝”、“岁旦”、“郑丹”、“正日”。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陈元、元日、元首、隋朝。在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元旦”、“新元”。在清朝,它一直被称为“元旦”或“元日”。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考资料:
- /view/3108.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