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史
1.战后恢复时期
战后,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惫的状态。工矿业生产水平只有1941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蔓延全国。当时主导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推行三项政策: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确立劳工权利。
经济环境好转后,美国开始将重心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朝鲜战争爆发后,驻日美军的“特殊需要”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实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2.高速成长期(1955 ~ 1973)
从1955开始,日本经济从战后恢复期进入高速增长期。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约20年的高速增长期,日本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松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个条约国,即原则上不对贸易活动实施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开始放开资本流动,企业开始相互兼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物价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国民生活。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3.过渡期(1973 ~ 1985)
1971尾盘,日元在维持固定汇率约20年后首次上涨16.8%,从1兑360日元升至1兑308日元。1973 2月,美元贬值使得日元升值至1美元兑260日元。同年年底,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暴涨4倍,各种初级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
日元升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沉重打击了严重依赖原材料进口的日本经济。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虽然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9,再次出现经济下滑和物价上涨,但由于很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教训,石油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基本消除,没有出现大的经济下滑。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日本在经济低增长的前提下,开始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扩大社会资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政策的取向也从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到1985年末,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达到492亿美元。
4.稳定增长期(1985 ~)
在日本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其他西方工业国要求日本分担国际义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1985年9月,西方七国财长做出协调外汇市场的决定,日元快速上涨。1986年4月发布了《前川报告》(前川时任日本银行行长、产业结构审议委员会委员长,委员会向内阁提交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报告一般称为《前川报告》)。
指出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和发展的需要,日本自身必须调整结构以缩小贸易顺差。“前川报告”的要点是:①扩大内需;(2)改变经济结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③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④促进日元的稳定和国际化;⑤促进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前川报告”对8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经济影响很大。
日本在战后的五年里投入668亿美元武装日本自卫队,现在日本自卫队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三强大的军队。这对于想要控制亚洲主导权的日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条件。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首先,日本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第二,美国支持日本;第三,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第四,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第五,美国的扶植政策。
公元4世纪,日本出现了第一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后来大化改革后,建立了皇帝制度,引进了唐朝的文化,模仿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试图创造一个法制国家。
710年,元明皇帝迁都平城井,日本进入奈良时代,法制国家日趋成熟。此时,大和政权的领土逐渐扩大,征服了中国东北和南九州的部分地区。
12年底,日本开始了长达600多年的幕府时代,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相继上台。在此期间,他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期,以及丰臣秀吉领导的鲁文常青之战。
17世纪初,江户幕府实行了长达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1854黑船事件后,日本有仁人志士呼吁“尊王抗洋”。在舆论压力下,江户幕府被迫将政权归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被还”。
1867年,明治天皇重组了内政,使强兵富裕起来。一战后,他短暂经历了一段大正民主时期。20世纪30年代,他被军事部门控制,实行军国主义。但在1945被盟军击败后投降。
恢复主权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跻身先进国家行列。直到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进入长期相对经济衰退。
参考资料:
日本历史-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