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包含了许多唯物史观的思想成分。比如法国大革命以来,一些历史学家(蒂埃里、乔治、迈纳、梯也尔)认为阶级斗争是理解整个法国历史的关键,试图用“实际利益”、“经济状况”或“财产关系”来解释社会政治制度、阶级斗争、宗教斗争等社会现象。但他们并不能真正科学地解释“经济状况”或“财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解释阶级矛盾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斗争的本质和作用,所以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并没有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

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也影响了唯物史观的形成。虽然他把历史的本质归结为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但他把历史看作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规律的、辩证的发展过程。黑格尔正确理解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黑格尔之前的很多思想家都用偶然性来看待历史,把历史描述成一堆偶然事件,但黑格尔没有。他试图通过社会生活中无数的偶然现象,找出历史运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比如他认为罗马共和国的灭亡不是因为凯撒出生这一偶然事件,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恩格斯认为,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人类历史已经不再是此时应该被成熟的哲学和理性法庭所唾弃的、最好尽快被遗忘的一堆杂乱无章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而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而现在思考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一切曲折依次探索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通过一切表面的偶然事件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仅如此,黑格尔的历史观在形式上是唯心主义的,在内容上却具有相当的现实感。在他看来,“市民社会”和“财产关系”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的出现与原始民族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府建立之前,必然存在阶级差异,以至于贫富变得极其悬殊。这些成就是积极的。恩格斯曾评价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上有发展和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陌生的,但如果把他的前辈们,甚至是后来敢于和他一起总结历史的人进行比较,他的基本观点的宏大性即使在今天仍然是令人钦佩的”。列宁还认为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接近历史唯物主义”,“出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黑格尔思想中促成马克思建立唯物史观的另一个环节是费尔巴哈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生不熟的,但它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费尔巴哈对唯心主义的批判,特别是他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的出版,在当时德国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指出,基督教不过是人们基于自己的宗教幻想而创造的“最高存在”,它只是人们自身固有本性的虚幻反映。除了物质,自然界中什么都没有。恩格斯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这本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想象。当时大家都很激动:我们都成了费尔巴哈。”普列汉诺夫认为,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列宁还指出:“马克思在1844~1848离开黑格尔去了费尔巴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了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是明确的。普列汉诺夫认为:“不是思维本身决定存在,而是存在本身决定思维。这一思想是费尔巴哈全部哲学的基础。这一思想也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当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是对这些理论要素的简单归纳,而是在采纳其中的一些观点之前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批判。下面介绍一下这个形成过程。

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