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粮仓——闽北的浦城和建瓯

本周去福建南平出差。虽然只有三天,但我也收获了很多知识。业余时间逛了几个好玩的地方,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了解了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很舒服。

南平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福建最北部,与浙江、江西两省接壤,俗称“闽北”。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多次进驻闽北,闽北具有中国南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特征,形成了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被誉为“福建粮仓”、“南方美丽森林”、“中国竹乡”。武夷山是著名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位于南平市。此行主要经过浦城县和建瓯市(县级市),所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县。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部,是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七县的交界处。县城距省会福州218km(直线距离)。从福州到武夷山东站乘高铁约63分钟,再乘车70分钟到浦城县。从福州出发,只有直达车(4-5小时左右),没有直达车,交通还是不够方便。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4℃。平均每年降雪7.4天,最长连续降雪7天,最深积雪已达28厘米。对于南方人来说,看雪的机会并不多,一场雪带来的欢乐程度可能北方人很难理解。

住贵都酒店虽然没有星级,但是300多元的标间价格几乎配备了四星级酒店的标准,值得推荐。

酒店附近有一座萌碧山,不到30米高。相传此山原名孤山,南朝萧子恺在《建安纪》中写道:“孤山四面障,其地平。可知此山颇孤,因其名也。”孤山之所以改为梦笔山,是因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一个与孤山有关的故事。慧远二年(474),江淹被贬为浦城(当时叫吴兴)县令。他经常流连于县城的山山水水,却又特别喜欢孤山。相传有一天晚上在山里,我在梦里得到了一管五颜六色的花笔。日后思绪如潮,诗中多有美句,传为“梦笔生花”的美谈。山有目共睹,因孤山而改名梦笔山。虽然这座山很有名,但很遗憾当地政府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材料。山上成了货车的停车场,山顶上的简易寺庙,平时上山的人不多。

在县城闲逛,无意中看到了“三山会馆”。作为一个福州人,我觉得很亲切。因为福州别称“三山”,所以可以理解为福州市政府驻浦城办事处。

不仅如此,我还看到了传说中的“浮桥”,为这个老县城增添了几分好感。

桂花,俗称桂花。在浦城,桂花树随处可见。尤其是位于浦城县临江镇杨柳涧村,有一种被当地人命名为“九龙桂”的树。经专家测定,其树龄超过1100年,被誉为“福建桂花之王”,因树冠有九枝,故称“九龙桂”。可惜时机不对。还要一两个月才能看到桂花盛开的奇观。

当地人用桂花做桂花枣糕和桂花茶。最吸引我的是早餐一碗甜糯米桂花粥。哇;哎呀...可惜忘了拍照。

建瓯曾名“建州”。“福建”这个名字来源于福州和建州(今建瓯市)。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3000年。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更何况这里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十大进士县之一。

以前对建瓯的了解仅限于建瓯盐水鸭和建瓯轻饼。这次旅行,我才知道,建瓯就是这样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县城。甚至凯尔·波洛也来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凯尔波罗在中国逗留17年后,从福建泉州起航回国。这一年,他从浙江杭州、江西信州(今上饶市)穿越武夷山,进入闽北,在山中骑行6天,最后来到闽北建宁府(今建瓯市)。当时建宁是闽北最大的城市。雄伟的城墙,壮观的桥梁,熙熙攘攘的街道,丰富的物产,尤其是美丽漂亮的女人,都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当地专门竖起了凯尔波罗的雕像,建立了凯尔波罗公园。

公园后面是建瓯现存四大古城门之一的通仙门。城墙高8.5米,拱门洞高4米,进深23.85米。正门门洞上方的石碑上刻有楷书“通仙门”字样,是清乾隆(1792)壬子年间重建时所刻。

建瓯也是闽北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境内有32座廊桥,大部分是廊桥,依然显示了其作为交通枢纽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建瓯有丰富的美食小吃。除了传统的特产建瓯盐水鸭和轻饼,这次还体验了一碗豆浆粉。当地人喜欢用豆浆粉做营养早餐。别忘了加入建瓯特有的红酒作为调味来增香。

此外,还有泽泻、莲子、九头蛇(各地俗称空心菜)、仙人草等四大著名地方特产,为“暨阳四宝”。据说国庆期间,有不少客人专程赶来品尝一套售价138元的济阳文房四宝。这里的空心菜管比较粗,吃起来很脆。最有特色的就是莲子了。新鲜莲子整齐地装在碗里,浇上冰糖水,蒸熟,倒盖在盘子里。甜,软,烂,一口下去,放进嘴里,很值得一尝。

建瓯的交通还是方便的。高铁到福州不到1小时。这也是三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要致富,先修路,建瓯有发展潜力。据说福州闽侯的根雕城正逐渐向建瓯转移,建瓯也是中国的根雕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