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三国历史上粉碎华雄和董卓的第一人。
曹操虽然不像《演义》中那样是征讨董卓的始作俑者,但他在历史上确实积极备战。联盟之初,曹操并没有主动应战。一方面曹操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想着保存实力,另一方面曹操小夜曲零敲碎打只有三四千人。其他诸侯大多都是太守、刺史,都是用官职来为自己招兵买马,但是曹操确实拿出自己的家族来招兵买马,自然是爱惜有加。当然,更重要的是,曹操希望找到最好的时机一举击败董卓。于是董卓迁都的时候,连各路诸侯都不响应,各自独立追击。可惜的是,精明的曹操遇到了号称在正史上就有明确计划的李儒,最终在荥阳,伤亡惨重。而鲍欣却是一个有着汉朝心的忠臣。虽然天下人都倒在袁绍的门下,但只有鲍欣一个人看好曹操,认定曹操有大义,一定能帮助汉朝。包拯曾经把自己的兵马交给曹操,结果也把自己的都城荥阳给灭了。后来曹操兵败来到兖州,鲍欣带头,欢迎曹操担任兖州刺史。
而孙坚不仅是平定董卓最坚定的勇者,也是击破董卓的第一人。董卓为什么要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其实长安虽然是西汉的都城,但在王莽之乱后早就被打破了。因此,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才又在洛阳建都。但董卓宁愿放弃华丽舒适的洛阳,选择在荆棘中重建宫殿。为什么?因为要避开关东联军的边缘。正史上没有温酒斩华雄,没有三英战吕布。关东联盟也和董卓有过一些小规模的争斗,但都以袁绍等人的失败告终。董卓的军队多是久经沙场的西凉军,而关东联军多是新招募的未经精心训练的乌合之众。然而就因为关东联军中有个孙坚,董卓连续惨败,不得不撤退迁都。
关于孙坚,董卓曾评价说:“关东军屡败屡战,都怕寂寞,无能为力。然而孙坚是个小男孩,他很会用人。他应该是个将军,让他知道应该避免什么。”董卓说关东联军跟我打了几次仗,都被我打败了。现在他们都怕我,什么都没有。只有孙坚这个傻小子很有用人能力。你应该告诉你的将军们要小心。在董卓心中,关东联军都是垃圾,但孙坚是敌人,不可小觑,所以特意叮嘱全军注意。那么,孙坚有什么经典的例子让董卓如此害怕呢?董卓自己讲了一个往事。
当时董卓和将军沈州去平定西凉。当时,西凉一带的边塞章和韩遂作乱。沈州将军将叛军围困在金城一带。当时董卓建议全军统帅张温带领部下作为沈州将军的后援,迅速以强大的兵力击败叛军。可惜张温对董卓有偏见,董卓又会在哪里建功立业?再说,沈州已经率领了三万人,而且他的兵力在叛军之上,所以张温没有听进去。后来张温又派遣董卓平定其他叛军,希望边章、韩遂等人能轻易平定。但董卓认为平定边章很难,却又不能不服从张温的命令。无奈之下,他只能阻止。当时,董卓还特意离开刘婧部,带领一支4000人的军队驻扎在安定地区。董卓让刘婧多插几面旗帜,让敌人不知道城中有多少兵马。卞章、韩遂等人并不知道董卓的主力已经走了,而是以为有数万人驻守维稳,所以沈州只能勉强支撑。
董卓很快平定了其他叛军,很快回到师里安顿下来,再次向主帅张温请求增援将军沈州,但还是没有得到批准。当时孙坚在大将沈州麾下,孙坚认为边章和韩遂已经在金城据守多日,城内必然缺粮。边章等人要想活命,必须从外面运粮食。孙坚让沈州分兵一万,自己切断敌人的粮道,这样叛军就会因饥饿而不敢作战,叛军就有可能被全歼,或者至少伤亡惨重。凉州也能得到安定。可惜沈州认定自己有军事优势,有充足的补给,坚持要正面破城。结果韩遂反而兵分两路进攻,切断了官军的粮道,导致官军大败。正是因为孙坚和自己一样,能准确判断军队的情况,董卓长期以来对孙坚格外尊重。那么,征伐董卓的战役中,孙坚pk董卓呢?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孙坚就表现出了独特的大将风度。当时孙坚驻扎在庐阳城,派手下到后方督促监管粮草。孙坚亲自为部下操练,在城外支起帐篷,众将在帐篷里饮酒聊天。正当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董卓率领数万大军突然出现在距离庐阳城不远处。当时,数十名轻骑兵已经抵达庐阳城。孙坚见了,不慌不忙,命令众将带领部下按编制缓缓退入庐阳,而他还坐在帐中。众人退去,孙起身入城。而董卓看到孙坚的部队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变故,依然井井有条,直到遇到了对手。所以没有攻城,军队就走了。后来孙坚告诉部下,当时他没有马上起来,是因为担心敌人会乱成一团,会互相践踏,但又不能快速进城。
第一轮以孙坚的胜利而告终。后来,孙坚转移到梁冬地区,在那里他遇到了董卓的部队,寡不敌众。孙坚带领数十人突围。董卓的下属都认识经常戴红头巾的孙坚。于是孙坚摘下头巾,命令手下祖茂(演义中祖茂自告奋勇,正史中孙坚表现平平)戴上头巾,做替死鬼。然而,祖茂并没有像言情小说中那样杀死华雄,而是被人用刀砍死的。而是把头巾挂在横梁上,藏在草丛里溜走了。第二回合以董卓胜利告终。孙坚战败后并不灰心,而是收拢残部,主动进攻杨任地区,打垮董卓军队,斩首一万余人,并斩首董卓都督华雄等将领,取得了关东联军征讨董卓的最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