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壁画的特点
秦汉壁画的发展及特点在整个“先秦”时代,春秋以前属于奴隶社会,战国以后进入封建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推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也不例外,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先秦绘画遗存却非常少,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多数绘画都是画在易腐的木头或布上。在许多商代墓葬中,特别是在商代皇室墓葬中,发现了彩绘布和丝绸的遗迹。可以看出,当时用颜料作为颜料来画物体是非常广泛的,黑色和红色这两种基本颜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说当时的漆画上经常摆放着闪亮的青铜器和白陶,很有观赏性。在殷墟中也发现了建筑壁画的遗迹,在白灰色的墙壁上用红黑色绘制的卷曲而对称的图案颇具装饰性。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寺庙壁画的创作记录,楚国屈原的名作《田文》就是看了楚王庙的壁画后作出的。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事实上,为了宣传成就和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的统治者也重视绘画,因为绘画可以为他们的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西汉武帝、赵迪、宣帝时期,绘画成为奖励功勋的有效方式,宫廷壁画成就非凡。东汉皇帝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还提倡“天人合一”、“傅锐”,标榜忠孝节义的吉祥意象和历史故事成为画家们共同的创作主题。汉代厚葬的习俗,使我们有可能从今天陆续发现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墓中,看到当时的绘画遗迹。秦汉时期的壁画主要是宫庙壁画和墓葬壁画。秦汉时期宫殿办公场所广泛绘有壁画,但随着建筑的逐渐消失,壁画几乎失传。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让我们第一次领略到了秦代宫廷绘画的辉煌。在秦宫遗址3号厅长廊的剩余部分,发现了由七辆马车组成的游行队伍,每辆马车由四匹飞奔的马牵引。另一幅幸存的壁画展示了一个宫女。这些图像是直接画在墙上的,没有事先勾画轮廓,这可以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无骨”方法的最早例子。西汉时期的壁画主要是为了标榜官员管理的“清明”而创作的。王延寿在《卢灵光殿赋》中记录了当时一位诸侯王所建宫殿中壁画的盛况。宣帝皇帝在麒麟阁绘制了11英雄画像壁画,这是后人第一次绘制英雄画像。东汉时期,由于明帝的个人爱好,壁画创作更加流行。他出使西域求佛后,在新建的白马寺画了一幅千车绕塔图,这是中国佛教寺院壁画的开端。秦墓壁画遗存至今未发现。但汉墓壁画的发现,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洛阳八里台空心砖壁画群是西汉墓葬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1931年,辽宁进贤县营城子壁画墓被清理,揭开了东汉墓壁画的面纱。随后的几十年里,在全国各地发现了40多座壁画墓,为探索汉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料。这一时期发现的最重要的壁画墓和墓室壁画有:西汉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洛阳邵沟61号墓、陕西Xi安墓室壁画《天图》,属于辛莽时期洛阳金谷园辛莽墓室壁画;属于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山水图》、河北安平汉墓壁画、河北王度墓壁画第1号、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壁画墓等。它们描绘了天象、五行、神仙鸟兽、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车马祭祀仪式、建筑物和墓主的画像等。,含义复杂,但大多是展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并祝愿他死后幸福,希望逝者能在艺术家创造的地下世界享受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