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盔甲发展史?

相传铠甲是蚩尤发明的。盔甲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用藤条、木头、皮革等原料制成。

简陋的防护设备。商周时期,人们将原来的全皮钉改为部分可活动的皮钉,即根据身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剪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皮片,将两层或多层皮片拼在一起,在表面涂漆,制成坚固、美观、耐用的甲片,然后在甲片上打孔,用绳索编织成甲片。皮甲在车战中可以配合盾牌,可以有效防御青铜武器。在使用皮甲的同时,盔甲上也使用了一些青铜铸件,但并不常见。战国后期,锋利的钢制武器逐渐用于实战,促使防护装备发生变化,铁甲开始出现。最早的铁甲出土于河北易县燕下渡遗址。但直到汉代,铁甲才逐渐取代了皮甲。西汉的铁甲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细的发展过程,从用较大的条形甲片(也称甲扎)编织的铠甲,到用较小的甲片编织的鳞甲。从只保护胸部和背部的形式,发展为保护肩部的“肩部”和保护腰部和臀部的“立边”。随着钢铁加工技术的提高,铠甲的精细度和硬度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多样。保护身体的部位逐渐放大,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到了三国志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盔甲。在曹植的《始皇帝赏赐大臣的铠甲表》中,有五种铠甲,分别是黑甲、亮甲、双甲、环锁甲、马甲。南北朝时期,随着重甲骑兵的发展,这两种骑兵装备的铠甲极为流行。北魏以后,亮甲日益流行,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盔甲类型,直到隋唐时期。到了北宋初年,盔甲发展得更加完善,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火器的出现让有效抵御冷兵器的古代盔甲开始衰落。直到20世纪初,清朝编制了装备现代枪炮的“新军”,古代盔甲的使用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