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的历史发展

原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即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获得的成型烧结体。传统的陶瓷材料主要是指铝硅酸盐。当初人们对硅铝酸盐的选择要求不高,纯度低,粒度不均匀,成型压力小。此时获得陶瓷被称为传统陶瓷。后来发展到纯度高、粒度小而均匀、成型压力高,烧结得到的烧结体称为精细陶瓷。

接下来的阶段,人们研究了构成陶瓷的陶瓷材料基础,使得陶瓷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陶瓷的内部机械性能与构成陶瓷的材料的化学键结构有关。凡是在形成晶体时能形成比较坚固的三维网络结构的化学物质,都可以作为陶瓷的材料。这包括离子键比较强的离子化合物,能形成原子晶体的单质和化合物,能形成金属晶体的物质。都可以作为陶瓷材料。其次,人们借鉴三维粘接的特点来开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一步拓宽了陶瓷材料的范围。因此,陶瓷材料已经发展成为可以三维粘接的材料的总称。

陶瓷的概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烧结体,可以借助三维结合材料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获得。这个概念也包括陶瓷范围内的玻璃。

研究陶瓷结构和性能的理论也得到了发展:发展了陶瓷材料和内部微观结构(微晶表面效应、多孔和多相分布)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材料(光、电、热、磁)性能与成型的关系,以及粒度分布与胶接界面的关系也得到发展,陶瓷应该成为承载某些性能的材料的存在形式。应该和量子力学、纳米技术、表面化学等学科有关。陶瓷已经成为一门综合学科。

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聚合物成型有关。他们应该互相影响。